“双新”引领下的数学课堂:华师大二附中数学听课教研活动记

作者:发布时间:2021-12-15


2021129日,在徐斌艳教授和朱雁教授的带领下,教师教育学院的数学教育专业研究生们来到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进行学习交流,共同参加的还有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刘初喜老师、课程教学处主任王平老师甄德文老师,备课组组长张成鹏老师、王巳震老师以及叶莎莎老师、王海霞老师、疏源源老师等。

观摩的第一节课是由王宇老师带来的“对数的概念”,王老师在课堂的一开始以天文学为背景,让学生们利用计算器计算光年公式,感知大数据运算复杂性,从而按照数学史的发展脉络向学生们介绍双数列查表以及纳皮尔对对数定律的说明,引入对数的概念。王老师在课堂上采用提问式教学,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求解特殊的指数方程,引导学生对对数的一般表达和概念进行归纳。此外,王老师非常注重练习与巩固,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换、常见的对数值、恒等式证明等重要内容,都积极鼓励学生思考回答,强化他们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课程的最后,王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对数在我国古代数学史上的研究和发展,以《数理精蕴》中关于对数运算的研究结论为例,为下节课的对数运算安排了预习任务。

观摩的第二节课是由阮超峰老师带来的“对数的概念和运算”,阮老师首先为学生们介绍了数的基本运算的三种等级,并向学生们播放了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视频,让学生利用查表的方法处理复杂的乘法运算,引导学生感知这种方法在实际运用时的局限性,自然引出纳皮尔为了解决这种困境而发明的灵活办法,从而带领学生认识对数的概念。阮老师希望通过让学生了解数学史,感知前人为数学领域作出的伟大贡献,体验从无到有的艰辛,能够将这种严谨科学、坚持不懈的数学思想运用在平时的学习中。在对恒等式的证明部分,阮老师采用类比的方法,首先打消学生在形式上的陌生感,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推导与证明。随后通过抛出一些特殊的对数运算,让学生利用查表或计算器,寻找其中可能蕴含的规律,给予学生猜测的机会,由特殊到一般,让学生经历从归纳、猜想并随之利用恒等式条件进行一系列的证明的完整的推理过程。

在数学教研组组长刘初喜老师的主持下,我们了解了两位授课老师的基本情况,随后徐斌艳教授、朱雁教授和其他专家老师们也纷纷发表了点评意见并交流了各自的想法。朱雁教授认为两位年轻教师都具有完整的上课结构,对课程设计都有精心的准备,并且都具有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尝试。同时,朱雁教授也提出了一些自己想法,首先肯定了两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提出了一些非常具有价值的问题,但是缺少对问题的深入探究,需要教师妥善把控课时的安排,那么其实这也是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即预估效果与课堂实际发生的效果不一致的情况,那么如何应对现实课堂学生的反映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都是我们需要深思熟虑的地方。此外,朱雁教授认为两节课都有着明显的数学史的痕迹,两位教师也非常希望向学生传导数学史的知识和思想,但是这些数学史料如何展开、如何运用以及学生是否真正的需要了解,这都是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最后,朱雁教授也对研究生们提出,新教材的使用、课标的变化势必会对数学教学带来巨大的影响,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理念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些外部形势的变化对于我们即将走进课堂的新老师们来说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是我们职前教师需要反思的问题。

徐斌艳教授对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都给予了肯定,认为每一个老师对自己学科内容、目标的定位不一样,那么会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徐教授认为王老师虽然是一位非常年轻的教师,但是板书功底非常扎实,教学内容非常充实,但是需要注意课堂练习的题目不能过于简单,题目变式需要多样化,这样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才能得到训练的效果。徐教授认为阮老师具有非常成熟的授课思想,抛出的问题都很有深度且可挖掘,并且在授课时非常注重用数学语言进行问题的表征,但是也指出新老师们可能存在的问题,即语言和思维的跳跃性,这种跳跃会导致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对于不同思维模式的学生可能会产生理解负担。此外,徐教授针对数学史走进课堂教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数学史的作用除了帮助教师作为一个很好的引入手段和内容补充,也应该成为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一种考据的方法,通过考证史料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掌握知识,让学生明确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从小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研究习惯。

最后,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两位教师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和分享,王老师认为不同教师对教学内容、目标的不同理解都会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那么如何形成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是我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面临的挑战,但是无论风格如何,身为一名合格教师我们不能犯理论性的错误,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学科知识和理论素养。此外,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回应,进行有效提问,让学生通过回答得到反馈。王巳震老师还提出新教材的编排在内容和结构对于教师都具有一定的处理困难,教师需要深入思考教学课时、教学本质、学生层次、学情等问题,这也为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至此,本次的交流活动也圆满结束,通过听课以及专家点评分享,大家对于未来的教学事业都有了更实际的认知和了解,对待将来的学习和实践也将更有针对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