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学术交流,推进研究进程,提高培养质量,提升成果水平,助力高层次人才培养,2020年11月11日,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举办了主题为“核心素养发展视角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的研究生学术论坛。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为硕士研究生学术报告分论坛和博士研究生学术报告分论坛并行展开。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朱梅老师,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蒋瑾老师,张春雷老师、卢晓旭老师、占小红老师、禹娜老师、叶王蓓老师,出席了本次研究生学术论坛。
在论坛开幕环节,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朱梅老师首先向到场的领导、老师、学生表示了欢迎。接着,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基本情况,强调了学院“彬彬有礼、侃侃而谈、循循善诱的专家型教师”的培养目标以及“在学术上求高度,在育人上显仁厚,在服务上见影响”的办院思路。希望论坛能够为全国师范教育方向的研究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专业发展,提高培养质量,提升成果水平,助力高层次人才培养。鼓励广大研究生同学把握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推动我国教育新发展。
硕士研究生学术报告分论坛由齐沁儿主持。教育学系20级硕士吕雪晗、教师教育学院18级硕士张枫苑,19级硕士张敏玥、李晓月、王子璇、齐沁儿、谢淑敏、丁奕,20级硕士蔡露乔,结合教育论点、新形势,做了相关学术报告。
本次论坛校内外报名近200人,线上腾讯会议参会的师生可同步观看直播,与会场内报告人互动讨论。
吕雪晗——《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研究——基于教学视频的分析与反思》
吕雪晗同学通过收集66名不同学科专业师范生的教学视频,以实践性知识的表征作为分析单位,建立编码表并赋值分析,捕捉师范生在职前教育阶段具备的实践性知识样态。研究建议不仅要在教师教育课堂上加大实践比例并变革教学方法,还应逐步培养师范生的跨学科意识并引导其选择兼教课程,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质量。
张春雷老师作出点评,他认为吕雪晗同学对视频进行编码、分类、统计,规律性结论的总结研究规范、有价值。建议做统计方面的量化研究,涉及显著性差异时做独立样本检验。
张敏玥——《科学探索者》教材中的科学写作分析
张敏玥同学从物理学科角度,选取美国的第三版《科学探索者.运动、力与能量》和《科学探索者.电与磁》教材分册进行文本分析,研究科学写作在教材中的呈现形式与特点,提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科学写作的方法。
张春雷老师作出点评,他认为,科学写作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这项研究对写作类型、特色进行了分析。张老师建议找到评价科学写作的框架和理论基础,继续进行深度分析。
李晓月——《利用“虚拟化学实验室”架起深度学习的桥梁——以“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的在线教学设计为例》
李晓月同学认为在线上课堂中,进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时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设面向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转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引导其展开有利于深度学习的自主型、探究型和协作型学习模式,从而实现“理论性知识”的学习从知识发展向能力发展的进阶。
占小红老师认为这是个不错的选题,并对李晓月同学“虚拟技术重在模拟,不在实验”的观点表示认同。
张春雷老师认为虚拟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很大,比如向学生展示生物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现实中没办法做,但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为如何正确使用技术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如notebook。未来教学场景对教师技术使用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素养(TPACK)。
王子璇——《新手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三阶段跟踪研究——以H师范大学2019届 506 名毕业生为例》
王子璇同学以H师范大学2019届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对506名师范生教育实习前后的PCK水平进行问卷调查,并在其正式入职半年后抽取 20 名进行访谈调查,探索师范生在实习前、实习后、正式入职后三阶段的 PCK 发展水平和结构。
张春雷老师认为建议PCK研究多关注知识与实践的关联。针对这项报告,参与线上论坛的同学积极提问:如何更有亮点的处理数据?张老师指出,在处理数据时,进行配对t检验、观察前后显著性变化。跟踪研究要更关注趋势,基于访谈构建规律模型。
上半场论坛接近尾声,与会师生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在场报告同学就之前的四场报告进行了提问和回应。最后,张春雷老师对上半场作报告的同学做了总结性点评。张老师认为,研究的选题很重要,同学们的选题都很新颖,是近几年的研究热门话题。那么如何将热点话题做突破?可以从研究的信效度、是否有价值、是否创新出发着手。信效度看数据、样本、工具;价值关注理论构建、实践价值,论证时要有充分的文献基础,在重要的文献上做差异性研究;新发现侧重结论间的不同、意义,验证理论在新情景下的应用。
在十分钟的短暂休息后,论坛下半场准时开始。
齐沁儿——《中华传统节日素材及其应用:语文教学实现文化传承的一个切口》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统编教材中有大量有关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这是语文课程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素材和载体。齐沁儿同学认为,教学中应研究好、利用好这些资源,具体可以从教学内容选择设计的整体性与层次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创设和问题性导向、课程资源利用开发的选择性与多样化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卢晓旭老师认为齐沁儿同学选题很好,契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和弘扬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论文对于如何应用好传统文化资源提出了三条建议,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判断教师教学是否符合预期目标的评价框架。可以再注重案例补充的丰富性,无论是已有课例的引用或是自己设计的片段,都是为了更好地论证观点。
张枫苑——《思维流程图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的研究》
张枫苑同学基于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后遇到的物理学科学习困难,探究将思维流程图应用于学生思维培养,提升高中物理解题效果。利用调查问卷,教学实验对比,访谈等方法,说明运用思维流程图解决高中物理习题中具有推广价值。
卢晓旭老师指出,实证研究值得推崇。不同老师使用思维流程图的结果不同,所以重点在于如何使用思维流程图,总结出用法的标准。线上参加讨论的同学针对这项研究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不同班级使用不同教学方法是否会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同意?是否有现实教学中的阻碍?卢老师回答道,教无定法,可以两种方法交互使用。同时建议请伦理审查组审核是否通过。
谢淑敏——《基于决策树算法的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水平预测分析》
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预测是教师有针对性指导的前提。如何预测高中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水平还没有得到解决。为了预测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谢淑敏同学运用决策树算法构建预测模型。这是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预测领域的首次研究。它为教师识别和预测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提供了工具,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的调整。
卢晓旭老师对此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核心素养的测量没有工具,谢淑敏同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预测算法或模型,同时对于理论研究也有贡献。
蔡露乔——《新情景试题在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命制探索——以2020年上海地理等级考第26题为例》
蔡露乔同学对一道关于“逆温”的考题进行评析,发现试题在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编制导向上有可取之处,同时寻找和分析试题中有待完善的地方,包括对参考答案提出两个问题以及对题目要求进行优化设想。
卢晓旭老师认为蔡露乔同学善于从最新高考题出发寻找研究点很好。但同时也指出了其研究目的不明确的问题。
丁奕——《上海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影响》
高考改革之后,上海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与之前相比发生了一些改变。为了研究新高考制度下上海的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对于学生物理学习的影响,丁奕同学利用力学概念测试量表(FCI),从物理概念掌握角度对2018和2019级大学物理课程的学生进行了测试,并将测试中的各个维度与上海市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了比较。
硕士研究生学术报告的下半场临近尾声,卢晓旭老师作总结发言。卢老师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学术论坛,不要错过这个学术学习机会。
所有同学完成报告分享后,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蒋瑾老师和卢晓旭老师给参与硕士研究生学术报告的同学颁发了证书。
最后,蒋瑾老师做了硕士研究生分会场的总结发言。蒋瑾老师感谢参与报告的老师、同学以及工作人员。她指出,卢老师的话给予她很大的启发,并不是有成果的研究才可以进行分享,正在进行、并未完成的研究也可以拿来分享,吸收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帮助完善论文,得到更高质量的成果。论坛的目的是为给同学手上现有的研究提供一个更好的支持,以及实实在在的指导帮助。希望同学们能多多带动身边同学一起参加,积极分享,促进发展才是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