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0日-31日,为期3周的教育博士暑期课程落下帷幕,来自2023级、2022级、2021级三个年级的190位教育博士参加了线下集中面授课程,40余位任课教师参与授课,其中,95%的授课老师由教育博士导师担任教学工作。
在3周时间里,除了高强度的理论课程学习以外, 学院还组织了丰富的学术科研提升活动和文体活动。
活动一 2023级教育博士新生班会
在开学第一天7月10日晚上6点,23级教育博士举办了新生主题班会。班会内容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进行:班级及班委概况、23级教育博士培养方案解读、小组学习制度介绍、新生自我介绍。23级教育博士共计68人,其中,学校课程与教学方向23人,教育领导与管理方向45人,有1位来自台湾。通过本次主题班会, 新生们对未来的4年课程学习、分组学习、学位申请以及同学相互之间有了深入的了解。
活动二 2021级教育博士开题报告说明会
7月11日晚上6点,21级教育博士举办了论文开题报告说明会,教务秘书汪妮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教育博士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根据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要求,同时为落实我校的博士论文质量提升计划,论文开题环节实行全流程系统信息化管理,进行全过程记录,可随时查询和监控开题报告工作的各个环节,并且论文开题报告考核小组成员签字的材料将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组成部分进行公开。
活动三 教育博士行知论坛(第一期)
7月17日晚,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博士行知论坛(第一期)在文史楼201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了2016级教育博士、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副教授花艳和2016级教育博士、浙江丽水学院副教授陈爱龙,他们分享的主题分别为《我是怎么写出我的教育博士论文》和《教育博士学业规划》。论坛由2023级教育博士研究生李明班长主持,超百名教育博士积极参加。
花艳从确定选题、文献梳理、研究方法、学术写作等四个方面介绍了自己博士论文写作的经验。她谈到撰写博士论文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和做好充分的准备。她不仅向学弟学妹们推荐在求学过程中读到的各种好书,还结合自己读博的心路历程,给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认真学习往届毕业生的教育博士学位论文;二是尽早确定选题并开题;三是多读文献,并把学习研究方法和文献阅读结合起来;四是坚持每天写作15分钟,做好时间管理。
陈爱龙从就业前景、师生合作、四年规划、研究选题、学术写作、论文发表、课题申报等七个方面,介绍了自己励志的读博历程。陈爱龙还荣获了当年(2020年)的“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他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博士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提前规划,四年的事要规划成三年做;二是与导师经常交流,让导师了解你的工作及学习状况;三是选择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有创新的研究问题;四是广泛阅读研究领域相关的核心期刊等学术资源,撰写有广度与深度的文献综述,为未来的研究打基础;五是学会聆听不同专家、教师的指导意见。
活动四 2023级教育博士新生晚会
7月21日晚,华东师范大学2023级教育博士新生晚会在艺体楼302会议室顺利举行。外语学院刘森教授、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潘虹老师参加了本次晚会。晚会由2023级教育博士研究生班委孙梦主持。
晚会在一曲《知道不知道》中拉开序幕,悠扬的吉他声缓缓流淌进会场,动听的歌声瞬间点燃了全场的热情。接着是23级教育博士王迪演奏的《克罗地亚狂想曲》明快激昂;红不了乐队演奏的《远方》和《不老》,曲声悠扬舒缓俘获了全场博士生的耳朵;23级教育博士石广峰带来中国传统武术表演,彰显了华夏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刘森教授为同学们深情朗诵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我能否将你比作夏天》,优美的语言诠释了对生命和艺术的爱;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用各地方言为大家表演《三句半》,包含了广东话、山东话、客家话、江西话、无锡话、湖州话和杭州话。晚会中,23级教育博士梁洪亮带领大家一起进行破冰游戏,大家的距离在瞬间被拉近了。
活动五 以球会友,“羽”你相约---教育博士羽毛球交流活动
7月26日下午,由23级教育博士组织的“以球会友,‘羽’你相约”羽毛球交流活动在中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举行。由于教育博士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同学之间交流时间也相对较少,本次活动旨在丰富其业余生活,促进相互之间的深度交流。通过本次活动,大家不仅放松了身心,营造了轻松、友好、和谐的同学氛围,更是帮助博士们以更强健的体魄、更团结的精神投入日常的科研学习。
活动六 教育博士准毕业生论文指导系列讲座
为提升教育博士培养质量,学院邀请了徐斌艳、戚业国两位教授为2020级教育博士举办了教育博士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系列讲座。
7月31日上午,我院100多位教育博士线上聆听了徐斌艳教授的论文写作指导讲座。2020级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教育博士唐彩斌(杭州市钱学森学校、杭州市时代小学 校长)主持。徐教授首先介绍了去年的教育博士毕业情况并对论文的推进进程作了完整介绍。同学们就自己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数据收集、理论视角、论文主题确定等方面提出了个性化的问题。在数据收集方面,徐教授建议大家聚焦问卷编制所需要的分析框架、确定研究逻辑,在量表工具开发与修正过程中重视科学性。在理论基础方面,徐教授建议大家聚焦课程研究前沿,重视理论视角和写作过程中剖析论证的关系分析。在论文主题确定方面,徐老师建议以价值目标为核心进行学理表达。她建议大家成为实践中的研究者,带着研究意识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关注数据是否印证目标。
8月2日,戚业国教授为教育博士带来了《如何做一篇合格的教育博士论文》的指导。本次讲座由20级教育博士周刚(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校长)主持。戚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在常年评阅教育博士毕业论文中总结的经验,希望同学们在论文写作的全过程高度重视以下几点:首先、论文首先是博士论文,其次才是教育博士论文。即在达到博士论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展现教育博士的独特性。除了体现创新性的研究报告与广泛的样本调研之外,论文应当具有证明功能。最后,戚教授指出教育博士论文应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选题地到空。从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出发,提炼概括出可以跟理论对接的问题。关键是把现实问题抽象到理论概念。二是空对空的理论推演阶段。关键是以理论学科为基础,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形成新的看法,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三是空对地的调研及数据处理。戚教授强调,一份规范的研究应从研究问题入手,从问题提炼逐渐上升到研究框架表象化,然后进行实证,用证据证明研究问题所提出的假设是成立的,从而形成一篇博士论文。论文长度建议正文净字数18万字,篇幅在240-260页,且应当避免自创词汇。
2023-2024学年夏季学期教育博士暑期课程学习在张弛有度的学习氛围中画上圆满句号,教育博士们的学习之路从未终止,后续学院将继续开展精彩的学术科研和文体活动,以提升我校教育博士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