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联盟 |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6T模式”线上教研活动顺利举办

作者:发布时间:2022-05-21


 2022425日,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科教育联盟举办了主题为“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6T模式”线上教研活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张江校区和宝山校区共同承办了本次活动。会议分为四项议程:一、“基于上教版B3U36T模式介绍”微讲座;二、阅读及活动课例分享;三、写作课例分享;四、研讨、交流与点评。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程晓主持,华师大二附中英语教研组长张薇老师受邀担任本次活动的点评嘉宾。各地附属学校和其他兄弟学校共有一百三十位英语教师参加了本次线上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华师大二附中宝山校区教研组长陈琼老师的微讲座—基于上教版B3U36T模式介绍。陈琼老师首先由浅入深,讲解了6T模式的内涵与意义:6T分别指主题(Theme)、文本(Text)、话题(Topic)、线索(Thread)、任务(Task)、过渡(Transition)。根据6T模式,教师在单元主题意义的引领下,联系单元各语篇,将零碎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系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逐步形成对单元主题的深入理解。随后,陈老师以上教版B3U3“The way we are”为例,展示了6T模式设计案例,从“分析教材内容,厘清主题、话题和语篇类型”、“梳理主题、话题间线索,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顺序”、“设计学习活动,建立自然过渡”四个方面呈现了6T模式实施的具体步骤和设计巧思。陈老师最后强调,6T模式的核心在于,以主题和话题信息为主线,以语言知识为暗线,提炼主题意义,挖掘单元育人价值,从而使课程教学由零散走向关联,由传授走向运用,由浅层走向深层。

第二个环节是华师大二附中宝山校区李雪莹老师的课例分享,李老师基于6T模式,讲解了上教版B3U3“The way we are”中主课文“Ideal Beauty”的教学设计,并以“整形手术利与弊”学生辩论活动和“班级形象大使推选”mini-project活动为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李老师经过情景导入、梳理内化、思辨创造三个阶段,激励学生积极探讨身边的美,这种创新的活动方式激发了学生探索欲和表达力,最后通过学生之间的同伴互评,在探究主题意义的同时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

第三个环节是华师大二附中宝山校区马晓磊老师就同一单元的写作板块课例分享,马老师在6T模式中融入了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的三个环节:激发(Motivating)、促成(Enabling)、评估(Assessing)。在激发环节,教师通过头脑风暴引导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容貌焦虑问题,创设了建议信的写作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分享欲和学习动力;在促成环节,教师通过展示作文范例,对学生进行写作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指导;在评价环节,教师邀请学生进行同伴互评,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最后,马老师在反思中提出可以进一步尝试从交际对象入手,比较听说课的口头产出与写作课的书面产出之间的不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活动的第四个环节是与会教师交流研讨。华师大芜湖外国语中学的葛文娟老师认为这种大单元观念下的课程设计模式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写作课例的情境设置和知识输入方式非常巧妙,值得大家的学习。华师大澄迈实验中学的李维林老师指出6T模式条理清晰,为结合主题意义和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一个重要抓手;阅读课中的辩论活动让人印象深刻,展现了深度的线上互动;写作课中通过习作分享,使得输入与产出协同性强。此外,李老师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马老师的教学反思提问道,通过听说课和写作课协同来进行对比,其内容相关性在何处?陈琼老师回应道,在本单元中,口头和书面交际针对的对象和场景有所不同,所用的语言也有所不同,故此,本单元听说课和写作课不一定能完全实现协同。这方面需要根据教材的具体进行灵活运用,必要的时候进行素材补充。


在专家点评环节,特邀点评专家张薇老师首先肯定了6T模式为落实新课

核心理念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聚焦主题意义、聚焦主题语境、聚焦真实情境,对教材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与补充,使我们对单元内容模糊、浅显、涣散的理解,转变成一种清晰深刻的认识,对广大一线教师很有启发意义。张老师指出两个课例分享均体现了上述三个聚焦,又能结合各自课型特点做出了体现教师个性的设计,是很好的示范课例。同时,张薇老师对课例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例如在辩论过程中,可以尽量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在罗列观点之余,针对对方辩友的观点展开驳论,有来有往,实现思维的碰撞;而在mini-lecture部分,可以考虑让学生在介绍班级大使时更全面一些,从而融入更多的语言知识;写作课的写作和评价部分应该考虑时间安排的可行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产出。最后,张薇老师指出华师大二附中四校区联动教研、集体备课的机制有效促进了各校区间的互动与学习,在此过程中宝山校区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快速的发展。

程晓老师最后从教学与教科研两个方面进行总结点评。本次活动中华师大二附中宝山校区的老师们所分享的6T模式为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和清晰的步骤流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过渡(Transition)”和“线索(Thread)”两个T,前者串联起单元内各个板块和语篇,使得单元主题更为聚焦;后者则指向跨单元、甚至跨学期、跨年级的主题衔接,有助于我们更为系统地规划基于主题语境和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在主题复现的过程中拓展深化学习内容。程老师还提出,我们还可以从五育融合这一更高的站位来思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更好地发挥6T模式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上的作用。本次课例涉及的“审美观”话题以及课例中辩论和微项目的活动设计就自然而然地融合了德育、美育和智育,在知识内容、学习过程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三育融合,情境与话题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活动形式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和认知能力特点,从效果上看,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创造力和语言产出质量都令人惊喜。

在教科研方面,本次的分享活动让我们看到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华师大二附中宝山校区的老师们非常注重教学理论的学习,对课标也进行了深入的研读;更值得肯定的是宝山校区的老师们还十分敢于尝试,善于总结,将理论运用到了实践,并将实践经验形成论文成果公开发表。这不仅促进了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教研组的发展,还可以通过成果的推广使更多的一线教师受益,在推广的过程中还有机会与更广泛的受众进行交流、得到反馈,从而进一步推动自身的发展,最后形成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检验、到形成自己的理论(理念)、并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良性循环。希望老师们能更多地进行理论学习,并敢于实践,勇于分享,在交流讨论中获得灵感。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微讲座、课例分享、提问互动的形式,与会的高中英语教师对“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6T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为英语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了许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宝贵建议,与会老师们纷纷表示收获良多。


供稿:袁航 王子璇

   审核: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