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协会年会(Association for Moral Education)与SSCI期刊道德教育(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等合办2022年会,是思政、社会学科的顶尖国际会议。今年会议主题为“全球变迁中的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Moral development and moral education in global transition),将于7月20-23日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含线上会议)。我院思政、社会专业8名同学的论文获得道德教育协会年会录用。
梁清源
2019级非全日制思政专硕梁清源同学的会议论文标题为《高中德育学习策略研究—以广东省M中学为例》(Senior middl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 case study of M middle school in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梁清源同学以高中德育学习策略为抓手,基于迈克卡(McKeachie)学习策略模型,以宾克里奇(Pintrich)等开发的学习动机策略问卷(MSLQ)为蓝本开发出德育化、高中化和本土化的调查工具,对使用新版统编教材的广东省M中学高一级1619名学生进行了德育学习情况摸底调查和访谈,明确各种因素对学生德育学习策略运用的影响,了解学生在新教材、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学习策略运用情况和德育学习的困惑。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为解决学生德育学习“痛点”,聚焦高中德育学习策略培育的方法与实施,结合开发的十多个富有德育特色的教学案例(如交警开车打电话、校园欺凌专门立法建议提案学习、外卖人员受算法控制、城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调解知识学习和角色扮演等),提出五个策略教学方法和四个实施步骤,明确每个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锻炼的学习策略群(如自我提问、精细加工、批判性思维、情感学习、时间资源管控等学习策略),阐明每个实施步骤的内涵和具体措施,融合德育课堂教学,促进德育教学提质增效和提升德育教学立德树人效果。在实施德育学习策略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验证。实证调查表明,教师实施德育学习策略培育后,学生各项策略得分和符合度有明显提升,学生对策略培育评价正面积极,体现在情感体验、沟通合作、学习效能、师生关系、策略运用自觉性等方面。此项研究还将结合德育课堂教学持久开展下去。
董强逸
2021级思政专硕董强逸同学的会议论文标题为《在德育课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中国成都Y校八年级学生的调查》(Cultivating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moral education courses——An survey of eighth grade students at Y school in Chengdu, China)。
董强逸同学关注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现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切入点,通过问卷星平台,向C市Y中学八年级学生发放问卷,以了解八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现状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与发展。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学生对社会的归属感不强烈;部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深度不够、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道德与法治》教学尚未发挥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真正效能。
研究表明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很迫切的,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学共同体作用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将社会责任感教育融入学校和家庭教育,发挥家校合力;从多方面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培育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效性”等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可靠对策。
朱淇
2021级思政专硕朱淇同学的会议论文标题为《资优学校高中生思政统编教科书使用特点研究——以上海市H中学为例》 (Gifted high school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textbook use in China’s Shanghai: The case of H Middle school)。
朱淇同学的研究关注资优校高中生这一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政教科书使用情况,从“一纲一本”时代下全国统编教材的使用背景切入,以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中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了解教育前沿地域学生使用图示。
基于Sinapuelas 提出的学生使用课程资源的评估框架,发放问卷、观察相关课堂活动,同时搭建课堂情境中的学生使用教科书框架,探讨智慧教学资源、教师、同伴在学生使用过程中的作用,并描述课堂制度文化区别于其他使用情境的特点所在。可见,在智慧教学不断渗入各中小学教育中的今天,电子学习设备的引入既改变了纸质教科书的传统地位和学生的使用方式,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使用教科书有助于有效解决这样的挑战。
余双圆
2021级思政专硕余双圆同学的会议论文标题为《双减背景下中国中小学跨学科育德路径探索》(Interdisciplinary Moral Education Paths in K-12 Chinese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中国 “双减”政策实施后,如何通过学科融合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德育价值,达到育人目标受到了中国教育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在重庆市z学校开展了“种花生”PBL课程,通过分析这一学科融合项目,探究劳动教育和跨学科德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通过劳动教育真正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实现跨学科德育,并尝试分析以劳动教育为载体的跨学科德育的真实效果。
通过观察活动和对教师、学生开展半结构性访谈,研究发现劳动教育是开展跨学科德育的有效载体;在以劳动教育为载体的跨学科德育中,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能力、活动设计的整体性与结构化、学生参与的积极程性和有效性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劳动教育需要充分匹配学科融合。研究表明,教师在跨学科劳动教育项目设计中,应注意项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连接性,通过把握学生心理、学科特点与外部资源对项目进行合理预设,充分发挥组织与协调的作用,落实德育目标。
5.赖丹萍
2021级思政专硕赖丹萍的论文题目为“智慧教育背景下德育教师跨校教研研究:以X地区为例”(Moral education teacher cross-school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smart education environments: The case of X)
全球转型时代,信息与教育的融合日益紧密,教育改革深入发展促使智慧教育的兴起,德育教师的合作方式发生改变,出现以“虚拟跨校教研”为主的新型合作方式。据此,本研究聚焦“德育教师如何在智慧教育背景下进行虚拟跨校教研”的研究问题,通过观察和访谈X地区德育教师的跨校合作,归纳总结出以组织指导理论为基础,教研目标明确、教研机制健全、外部环境优越、教研价值凸显的“双线五体”的德育教师跨校教研合作模式,为德育教师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更好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高效路径的选择。
6.王慧玲
2020级思政学硕王慧玲同学的会议论文标题为《集团学校德育一体化模式研究》(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Model of Moral Education in Group Schools)。
集团学校作为一种平衡和提高学校质量的办学模式正日益兴起。而一体化模式能够促进集团学校的内部联系,并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据此,本研究依托上海市H教育集团,聚焦“集团学校如何实现德育一体化”这一核心问题,并试图构建集团学校德育一体化模型。研究通过观察集团学校的公开课程和教学研讨活动,同时对一线教师进行半结构访谈,由此了解当前集团学校德育一体化的现状。
研究发现,集团学校德育一体化主要包括四个要素:内容、教研、管理和文化。四个要素分别具有不同的特性。集团学校应当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同时构建长期互通的教研平台,形成和谐多元的群体文化,从而实现一体化,最终达成提升德育实效性的目的。
7.张鼎立
2021级社会学硕张鼎立同学的会议论文标题为《运用儿童哲学引导策略发展批判性思维——基于道德教师的课堂话语分析》(Using guiding strategies of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to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Classroom discourse analysis based on teachers of morality)。
张鼎立同学基于上海某小学四年级三个班级开展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儿童哲学的实验项目,通过话语分析的方法考察教师运用儿童哲学引导策略的频率、效果和有效运用的要素。在Lipman等人(1980)和Jackson(2013)的基础上,张鼎立同学确定了四类指向批判性思维的儿童哲学教师引导策略,包括引导学生阐明观点、引导学生分析理由、引导学生反思推理和推进团体探究进程。
研究发现,教师比较熟练地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然而,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反思推理和推进团体探究进程方面还有待提高。通过比较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研究发现教师有效运用儿童哲学引导策略的关键因素是:(1)承担促进者的角色,(2)关注论证过程,以及(3)发现话语的联系。
8.韩小萌
2021级思政学硕韩小萌同学的会议论文标题为《智慧教育环境下如何开展家校合作》(How to develop home-school cooperation under smart education environment?)。
韩小萌同学关注到近年来家校合作在提高德育实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智慧教育环境给家校合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目前,如何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开展家庭学校合作仍处于探索阶段。
研究采用观察、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在调查H学校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家校合作现状的基础上,依据Epstein的交叠影响域理论,建立家庭-学校合作与互动理论模型。该模型描述了智能教育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家校合作互动过程,讨论了各主体在家庭学校合作互动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期待八位同学在道德教育协会年会上展示我院学子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