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学院2023年校庆学术报告会顺利召开

作者:发布时间:2023-10-17



20231018日,值此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2周年之际,教师教育学院举办了一场学术盛宴为学校庆生。下午130分,“研以导学,格物致知”教师教育学院2023年校庆学术报告会在普陀校区逸夫楼一楼报告厅召开,本次报告会由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汪晓勤老师主持,董蓓菲、裴新宁、禹娜和符国鹏四位老师依次进行了学术报告。

教师教育学院代蕊华院长首先发表致辞,对参与老师和同学表示热烈欢迎。代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华东师范大学所推崇的“求实创造”的精神文化,指出教师教育学院以培养卓越未来教师为目标,专注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与融合,并预祝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23年校庆学术报告会取得圆满成功。

(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代蕊华老师致辞)


董蓓菲老师首先作了题为《语文课程文化研究》的报告,和同学们分享了八年来她与其博士生团队在语文课程文化领域的研究与收获。董老师以她在德国、英国关注到的教育差异现象引导同学们思考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差异,并指出文化自信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意义。随后,董老师介绍了关于语文课程文化的研究成果,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领域融合的研究视角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层层剖析。最后,董老师对2022版语文课标中的文化学习图景以及语文教科书中的文化现象、文化精神类目表、文化学习活动设计模型展开讲解,指出文化自信培育要经历对文化的认知到对文化的比较、反思和批判,最终到对文化的认同三个阶段。


(董蓓菲老师作报告)


裴新宁老师向大家作了题为《技术时代的科学教育——内涵理解与循证改进》的学术报告。裴老师首先介绍了关于科学教育的六条基本共识,分别是:科学的基本特征定位了科学教育的核心任务、科学教育要面向国家重大发展需求进行变革、科学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高质量的科学教育是国家强盛的关键基础、科学教育改革设计要以“人如何学习”为底层逻辑,以及科学知识和方法作为探知世界的方式、发展思维的工具。随后,裴老师从目标、内容、过程、时空、效果五个维度对科学教育展开讲解。最后,她介绍了科学教育效果的主要评价方式,以及在ChatGPT等技术盛行之下的当今时代,科学教育更应重视价值教育、思维教育和创新教育,并聚焦课堂指出中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的得与失。

(裴新宁老师作报告)


禹娜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以《学科发展视域下的跨学科理解及教学实践》为题的学术报告。以跨学科为主题,以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趋势为切入点,明确了跨学科素养在改变科学研究范式、推动社会进步及提升个人素养等方面的作用,即:从学科发展脉络看,跨学科研究被认为是未来科技发展的突破口;从服务于社会发展看,跨学科素养是解决当前社会重大议题的必备能力;从个人成长看,跨学科教学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核心素养人才的诉求。

此后,禹老师梳理了国内外跨学科和跨学科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热点话题,通过对二十世纪学科互涉研究过程中的多个与跨学科相关概念的解析,帮助听众厘清了跨学科、跨学科教学、跨学科素养等概念及核心素养与跨学科素养间的关系。基于此,禹老师立足于生物学科的初、高中课标和教材中设置的跨学科素材,向听众分享了跨学科教学实践案例,明确了跨学科教学从隐性走向显性发展的导向性意义,点明了当前跨学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对跨学科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期待与展望。

(禹娜老师作报告)


符国鹏老师从情感研究、线上教学、自主性研究三方面的背景入手,分享了题为《以情感为桥:科学教师线上课程中的自主性》的报告。符老师以“情感是如何调节教师专业实践中的自主行为的”为研究问题,以一门科学教师教育在线课程中的一位在职教师为研究对象,探索情感如何影响她在线上、线下的科学课堂中的自主性。他以一位教师在疫情线上教学期间所作的小诗为引,提出了其对于线上课程期间师生情感变化情况的关注,探究教学过程中集体教学目标与教师自主行动的变化,进而发现了教师在线上教学期间的自主行动能够对课堂设计、班级合作质量以及教师自身的情感恢复产生正向影响。由此,他从个人、集体、社会结构三方面提出了情绪的功能与作用,总结了情感研究对于教学实践的启示。

(符国鹏老师作报告)


最后,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汪晓勤老师总结发言。他期待同学们从老师深入浅出的报告中有所感悟,学会寻找研究机会,反思自身的研究框架,从而在各自的学科领域中不断精进,取得新的进步。


(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汪晓勤老师总结发言)


研以导学,格物致知。在本次学术报告会中,同学们了解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特色与学术风貌,开拓了思维空间与学术视野。希望大家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且学且思,且研且行,通过不懈的实践与努力实现自身的远大目标!


文字丨任春霖 潘雨薇

图片丨刘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