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专业能力提升学科工作坊顺利举办

作者:发布时间:2023-12-01


20231130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上海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共同承办的2023年上海高校研究生导师专业能力提升学科工作坊——教育专业学位工作坊顺利举办。本次工作坊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代蕊华教授、副院长汪晓勤教授和董蓓菲教授作相关报告和经验分享。工作坊由教师教育学院符国鹏副教授主持。教师教育学院、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组织教师线下集体观看直播。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颉进行开场致辞。杨颉表示,市教委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构建了由新聘导师培训班、学科导师工作坊、院士领航研修班组成的市级研究生导师培训班,大力建设导师发展平台,为研究生导师提供专业发展知识,引领行业优质资源,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本次工作坊是建立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的重要一环,亦有助于促进上海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杨颉处长讲话


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代蕊华教授作了题为《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思考》的主旨报告,分别从基本情况、培养特色、培养成效等方面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代蕊华介绍,为稳步提升教育博士培养质量,达成卓越育人的培养目标,华东师范大学组建专业化导师队伍,构建多维化课程体系,完善加强管理机制与质量监控,兼顾实践导向与科研导向双培养,取得显著培养成效。与此同时,华东师范大学基于“育人、文明、发展”三大使命,同步推进高质量、高品质、高标准课程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学术训练与养成教育,将专业学位教学与实际岗位要求相结合,致力于将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成为基础教育学校高层次研究型学科名师。最后,他还提出了对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与展望。

代蕊华教授作报告


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汪晓勤教授以《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生培养》为题进行经验分享报告。汪教授从培养目标中“教学技能出色”“擅长教育研究”等关键词入手,强调了兼顾教学实践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的基本培养理念。汪教授还结合数学学科特色,基于自身聚焦HPM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学术领域、建立HPM研究框架的具体经验,提出要以历史发展规律为启示,以历史研究为基础,寻找数学教育背后的“不动点”,并分享了他在教学中建立实践平台、开发教学案例、发表科研成果、关注热点话题等实例经验。他希望可以在未来教学中,进一步依托HPM工作室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鼓励研究生通过读书报告、论文汇报、课例研讨等形式参与开发教学案例、发表HPM学术论文,增加科研成果、树立科研意识,进而提高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汪晓勤教授作报告


教师教育学院董蓓菲教授以《国际视野·本土需求·教学创新》为题分享了自身研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课程的实际经验。她在必修课程《语文教育心理学》中注重吸纳前沿理论、补充研究成果,从学理提升与实践转化两个重要维度对已有课程内容不断进行更新,并结合她在国外教学实践中关注到的教育现象,介绍了各国特色的教学智慧与学科教学的前沿信息,强调教学中国际视野的重要性。董蓓菲还指出教育硕士所特有的学科素养信念与教学实践信念不一致的现象,希望教师们在教学中注意做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贯通、社会需求与学生需要的贯通。

董蓓菲教授作报告


随后的微论坛上,代蕊华、汪晓勤、董蓓菲、符国鹏四位专家围绕“提升专业指导能力,探索卓越育人模式”的主题展开讨论与交流。谈及“新时代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初心和导师使命是什么”这一热点话题时,代蕊华表示,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背景下,需要注意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特殊性,他鼓励导师们提高自身专业实力,深入探索一线教学实践,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贡献。关于“如何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第一责任人的作用”这一问题,董蓓菲通过讲述自己学生的具体教学事例,强调导师应了解并尊重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差异,重视人文关怀。在讨论“如何构建校内外导师合作机制,提高研究培养质量”这一话题时,汪晓勤反思了现行培养方案中导师制度的不足,提出要以课题研究引领校内外导师合作机制,以课程建设提高研究培养质量,重视实践导师的获得感。

微论坛现场

上海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华东师范大学,此次工作坊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卓越育人工作,为上海市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校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们线下收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