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师生在全国“田家炳杯”教学技能大赛上又获佳绩

作者:发布时间:2023-12-10


125-7日,2023年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决赛于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大赛是目前我国教育硕士培养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全国性大赛,我院3位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研究生顺利进入决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最终,胡凌鸣同学(指导教师:王美、符国鹏)荣获一等奖,陈婧同学(指导教师:符国鹏)、潘苑茹同学(指导教师:王美、符国鹏)荣获二等奖,指导教师王美、符国鹏获评“优秀指导教师”。这也是继曾丹同学荣获2022年全国“田家炳杯”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之后,我院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学子再次获此殊荣。

*******************************************************************************

本次大赛由“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专家委员会指导,浙江师范大学主办。自20238月大赛启动以来,先后开展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

决赛分两轮进行。126日进行的第一轮比赛采取闭卷、不开放评审方式进行。选手提前90分钟从《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的13个学科核心概念随机抽取其一,根据抽到的核心概念选择适量的课程内容,设计指向核心概念的授课主题,进行10分钟的模拟上课和3分钟的互动问答。胡凌鸣同学抽到的核心概念是“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他以人体体温的控制为内容进行授课;陈婧同学抽到的核心概念是“宇宙中的地球”,她围绕地球的形状展开教学;潘苑茹同学抽到的核心概念是“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她以制作一个保温杯为任务开展项目化教学。3位同学在第一轮表现出色,顺利进入第二轮比赛。

127日进行的第二轮比赛,采取开卷备课、定向开放评审的方式进行,备课时间缩短为60分钟。选手从《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的4个跨学科概念中随机抽取其一作为题目,选择适量的课程内容,设计指向跨学科概念的授课主题,进行10分钟的模拟上课和6分钟的评委问答,最终决出4个一等奖和9个二等奖。

在本轮比赛中,胡凌鸣同学以“制作无极调光小台灯”为教学任务,带领学生体会产品设计中的“结构与功能”;陈婧同学围绕“生态瓶的设计与制作”体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变化”;潘苑茹同学选择“我们的地球模型”为授课内容,落实“系统与模型”这一跨学科概念。

   

从“教院杯”到“佛年杯”再到“田家炳杯”,科学组师生高度重视,积极备赛,团结协作,克服多方面困难。特别是在公布名单到决赛只有不到两天准备时间的情况下,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在决赛中沉着应赛,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理念和科学本质,创造性组织教学,展现了对专业的深刻理解以及出色的学科教学能力、现场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

参赛选手感悟

胡凌鸣:

5月份的院赛、校赛到如今的国赛,前后半年多的时间里,以比赛为契机,我得以静下心来认真地反复研读课标,打磨出多份教学设计。这段经历是痛苦的,但也是推着自己在不断进步和成长。在这过程中,感谢科学组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在我为决赛第二轮抽签排位第一个出场而有些许紧张时,裴新宁教授的鼓励让我抛除杂念、沉着应战;还要感谢科学组其它小伙伴,我们彼此之间的听课、评课总是能迸发出更好的想法和设计。研究生阶段的师范技能比赛到此告一段落,期待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能取得更大的收获和突破,向一名卓越教师不断迈进。


陈婧:

首先,通过参加本次比赛,我认识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重要性,在与其他两位参赛选手共同备赛的“学习共同体”中,我不断的反思与学习,对教学设计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理解,并进一步提升了教学能力。

其次是在我心中更为强烈的人民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如何让短短几分钟的模拟授课真正落实到实际课堂中将会是新的挑战,道阻且长,仍需努力。

最后,这段从院赛到校赛再到国赛的旅程,十分感谢符国鹏老师和王美老师的陪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潘苑茹:

从初赛到佛年杯再到国赛,从什么也不懂的跨考生到最后抽题完整设计出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有太多的不容易。要感谢的人有很多,感谢沈老师、符老师、王老师的指导,感谢蒋慧敏同学和曾丹、陈红等学姐们的帮助,最后还要感谢备赛小组的我们,总是可以在彼此身上学到很多闪光点。

勇闯教学技能大赛的故事暂时要告一段落了,回望来时之路皆是风景,轻舟已过小重山,未来长路漫漫亦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