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共育教育林!名师学员赴云南寻甸精准送教

作者:发布时间:2025-07-11

盛夏的云南寻甸,绿意与暖意交织。为充分发挥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简称“双名计划”)名师辐射引领作用,助力县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一行16人于2025年7月3日-7月6日赴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开展“教育帮扶、送教培援”专项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名师工作室结对帮扶、示范课等活动开展,为寻甸基础教育注入前沿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

山海教育共携手,结对帮扶启新程

7月4日上午,教育部“双名计划”华东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赴寻甸县“教育帮扶、送教培援”专项活动启动仪式于寻甸县仁德一小报告厅举行,寻甸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杨宇辉、寻甸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朱锦高、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代蕊华、副院长俞虹,以及13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段及学科的名师出席活动。活动由寻甸县委常委、副县长涂皘主持。

教育帮扶、送教培援”专项活动启动仪式

代蕊华首先作活动情况介绍,深入阐述了活动背景与意义。代蕊华指出,本次活动是教育部“双名计划”收官之年的重要实践,旨在发挥国家级名师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他强调,此次活动非“一次性帮扶”,核心在于构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长效机制”,通过工作室结对、联合教研等形式,将先进教育理念与资源深植寻甸土壤,助力破解当地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等瓶颈问题。

代蕊华作活动情况介绍讲话


昆明市第一中学赵露老师作为名师代表发言,她认为教师称号背后是“无人无己无明”的扎根精神,教育者需“以大谦逊为学,以大敬畏为人,以大担当为事”,珍视每一个鲜活生命个体,超越分数维度看见孩子的价值。来到寻甸,正是为了“面对面照照镜子”,与一线教师共同守护教育初心。她期待通过与寻甸县教师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一场双向的学习与成长,共同探索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径,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

名师代表、昆明市第一中学赵露发言


在活动现场,“双名计划”华东师范大学培养基地闫白洋工作室、上海市行知中学向寻甸县捐赠高中生物《基于知识图谱的生物学智适应系统》APP,助力当地教育信息化发展。该系统曾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学习过程可视化、学情诊断精准化,并提供个性化资源推送与智能辅导。

捐赠高中生物《基于知识图谱的生物学智适应系统》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现场华东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学员与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名师工作室进行“一对一”结对,未来各工作室将开展进一步支教帮扶活动,这些国家级名师将以其先进理念、丰富经验和深厚积淀,为寻甸工作室建设注入活力,助力优质教育种子在寻甸生根发芽。

杨宇辉作最后总结讲话时指出,作为欠发达县区,寻甸教育发展面临优质资源不足等挑战,华东师大及名师团队的到来犹如“雪中送炭的精准对接”、“点亮希望的及时雨”。他强调,教育帮扶从来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成长,他期待通过与教育部“双名计划”华东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的深化合作,让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在寻甸大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推动寻甸县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杨宇辉作总结讲话


启动仪式过后,泰州市海陵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英语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吉桂凤老师作《勤奋并坚持是成功的翅膀》专题培训讲座。吉桂凤结合自身33年从教经历,分享了从乡镇小学语文教师到英语特级教师的成长历程,生动诠释了持续学习、勇于实践、勤于反思、扎根课堂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她分享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经验,展示其在词汇、语法、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最后,她指出教育帮扶是双向成长的过程,鼓励寻甸县教师珍惜学习机会,积极交流互动,共同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径。

吉桂凤作专题培训讲座


当天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一行赴寻甸县教育体育局开展名师工作室教研交流活动。县委教育工委委员,县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阮兴俊就当地名师工作室运行情况作相关汇报。他指出工作室自 2018年启动以来,历经三届发展,目前已形成 35个工作室、810名成员的规模,覆盖全学段学科,但仍面临主持人教学与工作室事务矛盾、经费紧张、教师参与度不足等困境。

研讨环节,名师学员依次分享特色教学经验,从不同维度展现了先进的教师培养与教研管理理念,为教育帮扶工作提供了多元且可借鉴的经验范本,为提升寻甸当地教育质量开拓了新思路、注入了新动能。寻甸名师工作室成员也在会上积极发言,分享了各自工作室的运行情况、经验与困惑。他们聚焦于现实资源匮乏、发展瓶颈等困境,提出指导需求,以提升工作室的运行效果和影响力。与会教师们就激发教师内生动力等问题展开研讨,形成帮扶共识,共同推动工作室良性发展。活动最后,教育部“双名计划”华东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学员与寻甸名师工作室结对帮扶成员开展了一对一深度交流。

华东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与寻甸县名师工作室教研交流会

示范教学传精要,红色研学砺初心

作为本次专项活动的重要环节,更全面地展示并示范课堂教学方法,厦门外国语学校钱永昌老师和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全莉灵老师在寻甸一中学校报告厅分别为初中学生讲授物理和英语示范课。

钱永昌讲授物理示范课      全莉灵讲授英语示范课


钱永昌率先以“简易自制密度计”为课题,引导学生用吸管、螺丝等常见材料动手实践,探究浮力原理;他通过生动比喻和演示,将复杂知识通俗化,使学生快速掌握要点。随后,全莉灵以“A Diary”为主题开展全英文教学,按照时间顺序,将学生带入农场劳作场景,引导其学习英文日记写作;她运用生活化的例子让抽象知识形象有趣,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名师培养基地一行还前往七星镇鲁口哨“4・29”渡江令发布地遗址,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在领誓人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并在讲解员引导下参观展馆。馆内陈列的历史文物和图文资料,生动再现了红军长征途经寻甸发布渡江令的壮阔历程。

华东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一行重温入党誓词 

华东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一行参观展馆


此次“教育帮扶、送教培援”专项活动是一次教育资源的精准对接,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范式。活动的收官并非终点,而是教育协同发展的新起点。华东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及学员将持续开展支教帮扶工作,进一步助力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教育部“双名计划”名师辐射引领作用,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微信号华东师大教师教育学院

学院网址https://cte.e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