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活动的老师及同学们的合影
2021年6月17日,由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承办的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名师论坛——“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研讨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顺利召开。前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葛剑雄,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历史学教授孟钟捷,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周彬,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历史教育学科负责人李月琴,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历史特级教师、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主持人邵清,奉贤区教育学院正高级教师、历史特级教师、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主持人朱志浩,以及两位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老师们和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历史教育学科的研究生们参与了活动。本次研讨会也有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学科联盟附属学校的历史老师们进行线上观摩。
▲徐继玲老师主持本次研讨会召开
首先,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徐继玲副教授致欢迎辞,对前来参加研讨会的与会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会议首先进行第一项,华东师大教师教育学院历史教育研究所挂牌仪式。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孟钟捷、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共同为研究所挂牌,会场掌声雷鸣。
▲挂牌仪式现场
周彬院长首先表达了对教师教育学院历史教育研究所成立的衷心祝贺。周院长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动情地谈到,历史教育越来越成为一项值得被研究的事业,也越来越成为一项值得终身研究的事业。而教师教育学院历史教育研究所的创办,不仅为我们培养优秀的历史教师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更为广大的一线历史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对历史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讲话
孟钟捷教授特别指出,历史教育研究所的匾名是史学大家张海鹏教授题写的,这就恰恰体现了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是分不开的。历史研究应自觉发挥传播、教育的作用,历史教育同样也能为历史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源与养料。最后,孟钟捷教授对教师教育学院历史教育研究所的成立表以衷心的祝贺。
▲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孟钟捷讲话
接着,会议进行第二项,由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朱志浩历史研修项目团队、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邵清历史研修项目团队进行的说课展示。朱志浩历史研修项目团队的两位老师首先就《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进行说课展示。朱志浩历史研修项目组成员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的宫毅老师首先以单元题目中的“并立”、“统一”有何含义为切入点,凝练出本单元的单元主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为何能同时存在?”、“只是同时存在吗?”这两个关键问题,从而回到单元的每一课内分别指出单课的重点所在。而上海市七宝中学的杨睿老师的视角则恰恰相反,他通过研究单元内每一课的核心要义,从而提炼出单元的主旨所在。杨老师认为课是“点”,单元就是“线”,课可以求内容“完整”,而单元则要建立“通感”。由课透视单元,重在梳理归纳,由单元反观课,则应关注逻辑建构。通过研读课标全文,杨老师特别指出本单元要引导学生穿透辽宋夏金元不同政权发展的表象,去揭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在这一时期的具体表现,从而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连续发展。
▲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宫毅老师说课
▲上海市七宝中学杨睿老师说课
在两位老师说课之后,奉贤区教育学院正高级教师、历史特级教师、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主持人朱志浩老师进行《对单元教学的认识》的主旨发言。朱老师总结指出,《中外历史纲要》的编写极具特色,它采取通史方式,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势,形成对历史整体的认识。而在当下的历史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落实缺乏系统化思考”、“课堂教学的实施缺乏校本化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学习缺乏结构化设计”等问题。而正是教材编写的特色以及如今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应高度重视单元教学。接着,朱老师进一步指出实施单元教学可以从“研究课程标准”、“释读单元导言”、“破解课文标题”以及“重构教材内容”等路径加以实践探索。同时结合宫毅、杨睿两位老师的说课内容,对两位老师在“释读单元导言”、“破解课文标题”、“重构教材内容”等方面的异同作出了精准的对比与总结。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朱志浩老师点评
邵清历史研修项目组成员进才中学的杨国纬老师围绕《瞻前顾后,整体建构》,以《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课为例,进行了说课展示。杨老师以“初高中如何进行一体化设计?”为切入口,与会者分享如何进行瞻前顾后,整体建构的实施路径与策略。通过多维度对比初中课标与高中课标的内容要求、课的子目构成,从中发现相同与不同。接着,在具体的教学实施环节,杨老师通过对课标、教材的理解研读,对东周社会变革这一专题进行了目标分层,进而以“从秦国到秦朝”的视角切入,运用丰富的史料,帮助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从而更好地在本课中落实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围绕同一课题,项目组成员上海市朱家角中学的沈清波老师则从另一个视角,为大家呈现其是如何通过在“互视”中有效落实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沈老师在研读课程标准中关于核心素养、内容要求相关表述的基础上,提出《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课的内容主旨及教学目标。沈老师认为,争与变的趋势催化了东周时期的制度建设,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助推了动荡与纷争下的东周在变革与转型中趋向大一统。
▲进才中学杨国纬老师说课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沈清波老师说课
随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历史特级教师、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主持人邵清老师总结指出,两位老师基于研究主题,以原著为依据,以课标为基准,确立了五大主题。无论是比对初高中教学内容,进行目标分层的整体建构,还是运用“互视”,落实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方法、策略虽各有不同,但都回归课程标准,立足单元,指向核心素养。邵清老师进一步对研修项目组基于唯物史观的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进行了总结介绍。在三年的时间内,研修项目组全体教师大量阅读经典,丰厚自身的史学功底;合作梳理教材,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功底。邵清老师强调,唯物史观博大精深、双新背景方兴未艾,研修项目组探索如何基于唯物史观核心素养进行历史教学更是任重道远。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邵清老师点评
在活动的最后,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葛剑雄带来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历史》的专题讲座。葛教授回顾了中国古史的起源与特点,指出中国有悠久的记录历史的传统是出于统治者向天、向祖宗报告的需要。葛教授认为,中国古史虽有直笔的传统,但其最主要的作用仍在于为政权的合法性提供辩护。葛教授强调,历史学没有国界,但历史学家是有国界的,作为历史工作者应当时刻将国家、民族摆在首位。而在讲座的最后,葛剑雄教授也对如今的历史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葛教授认为,目前的历史教学应当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上,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分析史料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为未来成为历史研究工作者奠定基础。
▲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葛剑雄
▲葛剑雄教授讲座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活动落下帷幕。参与活动的诸位老师、同学收获颇丰,也立志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之中,理解新课程与新教材,多思考,多积累,为成为专家型教师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