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论证教学实践探索——华东师大二附中教研活动纪实

作者:发布时间:2021-07-07


20216月,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与二附中思政组顺利开展论证教学实践探索。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思政学科组负责人沈晓敏教授、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伍绍杨博士,二附中思政组苏百泉老师、连舒婷老师,以及思政学科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教学实验活动。

本次教学实验结合高一正在学习的思政必修三教材的内容,以“民主制度”为话题,探索思政课开展论证式教学的方式及实施的可能性。开展论证教学实验的目的在于探索思政课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因为论证能力是作为21世纪技能之一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基础。这次实验应对了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教材对课堂转型的要求。

实验目标

  1. 发展学生的论证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2. 培育基于理性思考的、发自内心的政治认同和社会参与意识,对于不同于自己的观点进行基于可靠证据的反驳。

  3. 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改进思政课教学,使思政课成为吸引学生的魅力课程。


教学实验自今年3月开始筹备,沈晓敏教授和伍绍杨博士精心研制本次论证教学实验计划,与二附中苏百泉老师等做过多次线上和线下的沟通,共同备课、磨课。为保证教学顺利实施,伍博士以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论证教学”为基础,为二附中教研组老师做了关于论证教学的主题讲座。此外,伍教授和沈博士收集、编辑了11份有关民主制度的论文和4份视频,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有力支持。

因高中思政课的课时有限,教师工作量很大,本次实验计划了三个课时的内容。由连舒婷老师和苏百泉老师分别在高一10班和高一6班实施。第一课时,学生提前阅读学习材料,并就“什么是民主”在班级内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讨,共同厘清民主内涵,澄清民主概念;第二课时,教师向学生教授了论证的方法,学生在学习掌握论证要点的基础上运用论证方法来分析、辨识西方学者言论的正误,学习有理有据地驳斥西方学者对于“中国民主”的误读,同时反映学生对于“中国民主制度”的理解;第三课时,学生综合运用前两课时的内容、方法,就“中国还是美国的制度更有利于实现民主?”展开辩论,在与同学的思维碰撞当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民主政治的理解。

同学们就“何谓民主”开展小组讨论

苏百泉老师讲授论证方法

通过3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有了更新的认识,并意识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他国的民主概念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同学们在课后访谈中表示以论证教学为手段的民主系列课程,增添了自己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兴趣,对教学效果感到满意;但更重要的是自己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了一些论证方法,在面对反华言论时能够以理性的姿态有证据、有底气地运用论证的方法分析、批判反华言论,同时也能注意到现阶段我国民主制度尚存不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提高民主程度,我们仍然任重道远。

同学们运用论证方法就中美民主制度各自的优势展开辩论

在当前教学工作繁重、学业压力有增无减的环境下,开展论证教学面临着很多困难。这次能在二附中抽出三节课课时进行这样的实验非常不易。非常感谢苏老师和连老师的付出。这三节课也让我们看到开展论证教学的可能性和效果。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扩展这种可能性的途径和方法,用科学方法验证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