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26日,2019级33名教育博士于两周时间内,通过密集的线上课程学习和专题研究讨论,在人文科学素养提升,教育专业知识夯实,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复杂问题,胜任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实际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教育领导与管理”方向开设三门课程,分别是《学校战略与管理》、《学校文化建设与引领》、《学校领导力提升》。
《学校战略与管理》由戚业国、代蕊华两位老师联合授课。戚业国老师认为一个规范而认真地研究包括一个真实的问题、严谨的理论基础、完整的分析框架、规范的数据和论证、合规定的写作和表达这五个方面。接下来的几讲,考虑到同学们身处高校工作的背景,戚老师着重围绕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国内外高等教育体系、大学的组织结构、大学的内部管理、教育学科的自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讲解。代蕊华老师在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专题中,代老师认为当前基础教育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功能淡化、内容滞后、形式单调、评价单一、千校一面、负担过重等,基础教育学校发展面临五唯顽疾与高考改革、培训机构治理与减负、公民同招与择校、招聘遇冷与极端关注、形式官僚与多元治理、装备冷落与教育科技深度融合、国际化与本土化、不平衡不充分与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等形势与任务。在基础教育学校校长专题中,代老师对当前基础教育学校校长的基本状况、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联系、新时代教师与校长队伍建设的新要求、高素质校长的品质特征、专业化校长的基本要求以及校长专业发展路径进行了详细讲解与分析。
戚业国老师授课
代蕊华老师授课
《学校文化建设与引领》由周增为、吴刚、刘莉莉老师联合授课。周增为老师围绕“学校文化的基础与关联”、“作为教育功能的学校文化性质”、“学校文化的结构研究”、“学校文化的教学责任”四个部分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吴刚老师从组织开始讲起,到组织关系、领导力再到文化展现,对于学校组织的特定科层体制和文化特质做了深入解读,在领导力方面着重阐释了教学领导力、转换领导力和分布式领导力等校长领导力的发展沿革,最后对于如何评估领导力也做了前沿研究趋势的介绍。刘莉莉老师提出,文化引领需要从战术选择走向战略管理,需要回归文化本原提升学校文化品质,同时介绍了学校文化建设需围绕价值回归、机制创新、空间改造、课程重构、关系重构这五个方面进行考量。刘老师也组织了同学进行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大家通过会议分享自己对于教育问题的观点。
周增为老师授课
吴刚老师授课
刘莉莉老师授课
《学校领导力提升》由田爱丽、沈玉顺两位老师联合授课。田爱丽老师从西方管理与领导思想发展史、行为科学与领导学、领导情景与权变理论、当代领导思想新进展四个方面进行授课,给同学们呈现了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体系。沈玉顺老师围绕领导力概念与模型、红色管理思想方法、学校领导力案例研讨、校长领导力及提升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课程学期,其中红色管理思想方法,引发同学们的强烈学习兴趣和讨论交流。两位老师均安排了讨论与答疑环节,同学们均能结合自身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中的困惑向老师请教,并提出自己的可能解决方案,相互交流。
田爱丽老师授课
沈玉顺老师授课
“学校课程与教学”方向开设三门课程,分别是《教学、学习与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改革案例分析》。
《教学、学习与课程》由吴刚平、段玉山、陈向东、汪晓勤、徐斌艳五位老师联合授课。吴刚平老师围绕教学改革的课程意识和课程方案修订的理念与进展,介绍了如何从操作层面把握课程及其专业规范,学习方式变革的知识观基础等。段玉山老师介绍了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提出的大背景,并通过结合有趣的生活现象、新闻素材等,对地理学科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进行解读。汪晓勤老师以数学学科为例,分享了学科德育视角下的课例研究与教学实践。联系数学文化与知识源流、学科联系、社会角色、审美娱乐、多元文化等,展示了学科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从而实施立德树人的具体路径。陈向东老师介绍了开放教育资源、开放视频资源、开放视频资源的应用,以及基于开放视频的课程开发及典型案例。徐斌艳老师提前搜集了教育博士们在毕业论文选题、开题报告撰写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在课堂上进行逐一解答和交流。并从教师为什么要从事研究、实践问题如何转化为研究问题以及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等方面,展示了丰富的案例。
吴刚平老师授课
段玉山老师授课
陈向东老师授课
汪晓勤老师授课
徐斌艳老师授课
《教学改革案例分析》由王祖浩、潘苏东、董蓓菲、张心科四位老师联合授课。王祖浩教授从新高考方案对化学基础教育产生的影响谈起,梳理了近代化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剖析了化学在课程改革中独特贡献。并针对教育博士们提出的研究问题进行了互动。潘苏东老师介绍了自然科学的含义与研究传统、科学课程的价值、科学与技术的联系与区别等,与大家就新高考政策下的选科现况进行了分析探讨。董蓓菲老师讲解了项目化学习(PBL)的理论基础、现实价值和基本特征。并让教育博士分成四个合作学习小组,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感受项目实施的教学步骤。张心科老师介绍了教育哲学与名师风格、教育科研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教育科研的问题选择、方法运用和成果表达,为教育博士后期教学科研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新理念、新方法。
王祖浩老师授课
潘苏东老师授课
董蓓菲老师授课
张心科老师授课
《教学设计》由裴新宁、郑太年、张心科、沈晓敏老师四位老师联合授课。裴新宁老师从认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概念及其发展、现代教学设计关键词和主要特征等方面,介绍了“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阐述了为什么要面向学习者、如何面向学习者进行教学设计,为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郑太年老师介绍了从学习科学的理论观点与教学模式(建构性、真实性与情境性、社会性、技术和资源)的视角,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沈晓敏老师以思想政治学科的案例为载体,介绍了什么是单元教学、为什么要开展基于情境的大单元教学、如何设计大单元教学等,为促进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提供了路径。张心科老师以“新课标、新教材与语文核心素养”和“重建语文阅读教学”为主题,阐述了新课标背景下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变化,并分别讨论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不同文体的的阅读模式构建。
裴新宁老师授课
郑太年老师授课
沈晓敏老师授课
张心科老师授课
26日下午,全部课程结束后,班主任刘红梅老师带领19级教育博士围绕各培养环节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举行了班会。16级教育博士班级的部分同学针对毕业论文写作分享了经验。大家一起交流进展和心得,对后期的学习充满信心。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通过“顶层设计、课程组合、能力优化、系统推进”等过程,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建立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优质基准,强化从制度规范到课程教学、实践研究、过程评估等环节的保障机制,从而实现教育博士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素材来源:授课教师教学材料
图文:齐沁儿、黄家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