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 陈廷华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暨“新课程教学组织新形态”专题研讨会

作者:发布时间:2019-04-05

    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里,华东师范大学“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陈廷华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暨“新课程教学组织新形态”专题研讨会,于3月29日在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隆重举行。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徐伯钧、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郑晓蕙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占小红副教授、无锡市教育局副局长许敏、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书记龚雷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名师领航班学员、陈廷华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无锡市高中生物骨干教师代表160多人参加会议。

一、示范课展示
    上午,陈廷华老师为名师工作室成员和领航班学员及导师展示了一堂精彩的高中生物示范课《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课上,陈老师从“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这一新闻入手,引发学生对该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并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材资料,运用模型建构和数学推算的方法探究主动建构基因、DNA与染色体的关系,帮助他们初步形成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生物观念。

▲ 陈廷华老师上高中生物示范课

二、专题研讨会
    “新课程教学组织新形态”专题研讨会上,郑晓蕙教授高度评价陈廷华老师的课堂真正体现了“用教材教”的理念,通过一个热点问题的导入和四个学生活动实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整节课通过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在达成相应学习目标的同时,充分体现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占小红副教授教授、无锡市教科院龚雷雨书记、名师领航班的学员分别分享了听课体会,并围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新形态展开了充分讨论。

▲ 专题研讨会现场

三、陈廷华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
     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陈廷华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在辅仁高中报告厅隆重举行。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张军校长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工向前来参加揭牌仪式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周彬院长和无锡市教育局许敏副局长为“陈廷华名师工作室”揭牌。

▲ “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陈廷华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

    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陈廷华老师表达了对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省市教育部门各级领导、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感谢。陈老师提出新一轮课改给了工作室更多的探索研究的命题,因此工作室将目标定位于“共同研究的平台、促进成长的阶梯、提供服务的中心”。陈老师表示工作室将以项目研修凝聚集体智慧,以活动开发搭建成长平台,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名师领航工程培养基地和各成员学校,真正做到联系行业、服务学生、形成特色。

▲ “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学员陈廷华发言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徐伯钧博士首先向陈廷华工作室的正式运行表示祝贺,同时提出希望工作室能够成为真正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名师发展共同体,发挥工作室在全省生物教育中的推动作用。他表示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将会为工作室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通过组织更多的教研活动,给工作室成员提供实践机会。

四、专家讲座
    揭牌仪式后,周彬院长做了题为《好课与好人:从课堂教学看教师成长》的精彩讲座。他指出,教师在教育中对学生真正有巨大影响的是教师本人思维的深刻程度、对学生的态度以及价值观“正”还是“不正”。周彬院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分析方式让在场的老师认识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用学科知识征服学生,更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影响学生的一辈子。他希望名师要在多方面做出表率,不仅仅是学科教学,更要用自身的成长引领学生的成长。

▲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教授

    郑晓蕙教授作了主题为《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化策略》的专家讲座。她提出,将核心素养纳入课程政策,实现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与评价的深度融合,是整体推动21世纪核心素养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教师需转变观念、发展专业、落实学业评价,更要思考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郑晓蕙教授具体阐述了她对整体化策略的思考。最后勉励在场的生物教师要勇于探索革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担负起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而艰巨的使命。

▲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郑晓蕙教授

名师班学员分享

五、名师班学员分享:
    一天的学习活动,感受到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和辅仁高中的精心策划,也被陈廷华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和潜心治学的精神所感染。 ——名师领航班学员 顾静老师(体育学科)

在今天的听课、评课、交流、研讨、授牌、讲座活动中,我始终沉浸在浓浓的学术氛围中,既有专家引领,更有同伴互助,让我切身感受到团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名师领航班学员 王明易老师(数学学科)

▲名师领航基地班与陈廷华名师工作室成员合影留念

    生即生长,是学生的生长,更是教师的生命生长,“教育的终端在课堂”,课堂是师生共生共长的生命场。借助平台,立足课堂,让我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