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课程是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学校研究生院对专业学位培养工作中关于实践课程的要求,在全国教指委指导性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自2019年12月起,教师教育学院对研究生实践课程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并结合各学科的培养特点以及学生需求等具体情况,制定了2020年春季学期研究生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根据学校和研究生院关于线上复课的要求,学院启动研究生在线实践课程的开设和实施。目前,学院十个学科实践课程已经按照既定教学安排,在线上开学第一周(3月9-13日)正式开课。
语文学科
教育实践这堂课将围绕部编版语文必修教科书,开展专题研讨。第一节课的主题是“大单元教学”。杨澄宇老师布置了几篇论文的阅读任务,提出了大单元教学所需注意的六大要点。针对“语文课程如何和学生真实生活发生联系”这个话题,选取深圳某高中《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新冠病毒结合的课例,与同学们展开讨论“何为真实的情境”。讨论热烈,发人深省。杨老师还邀请了几位资深教师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南师大附中张小兵老师强调“本次课改重点强调真实情境下的学习,采用情境+任务的方式,突出学生“在场”的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自主、自觉行为”,并提供相应的案例供同学们参考学习。两个小时的线上学习,同学们主动提问,老师们解答专业且详细,给同学很多思考和启发。
数学学科
3月11日上午,数学教育实践课程在QQ群平台线上开课。云端共奋斗,人生是课堂,23名数学教育方向19级硕士生参加了课程的学习。
第一次课程从一段名为“飞向中国”抗疫短片开始,虽然疫情打乱了我们原有的课程安排,但全国各地“停课不停学”的战“疫”号角已然吹响。紧接着,邹佳晨老师对同学们线上学习提出了四点建议,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抓住数学学科的本质、加深对数学教学的理解、提高课程学习的效率、关注德育与数学文化。
随后,邹老师分别介绍了数学教育实践课程的目的、学分设置、课程内容和要求,通过本学期4门实践课程的学习,能够提升教学技能、丰富教学知识,为下学期到基地学校进行教育实习服务,并最终促进每一位同学的教师专业发展。
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下,本学期的实践课程目前先进行在线教育见习,观摩上海市中小学空中课堂以及其他网络优质课例,并进行在线评课交流。
对于在线观摩,邹老师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在听课之前先熟悉这节课的教材,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初步教学设计;在听课时,要边观摩、边记录、边反思;尝试走进课堂情境,反思和改进教学设计;用学习的眼光去听每一节课,选择性地模仿。最后,大家在上海市空中课堂网络平台,观摩一节高二的数学课: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第1课时),由上海市七宝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卜照泽老师执教。观摩后邹老师指导同学们应该如何进行听课反思,并尝试评课,布置了具体的作业和思考问题,下次课上继续讨论。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期待下次实践课程的学习。
英语学科
“延期不延教,停课不停学。”2020年3月11日上午,教育实践课程负责人高惠蓉老师与24名英语教育方向19级硕士生在腾讯会议平台上共同迎来了春季学期线上第一课。
学科教学(英语)教学实践课程线上第一课
首先,高老师明确了本学期教育实践的课程安排,课程采用“中国大学生慕课《外语教学专业能力发展》+ 上海市‘空中课堂’+ 腾讯会议平台 +大夏学堂 +课程微信群”的形式帮助各位同学实现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高老师提倡同学们要善于利用线上优质教学资源,认真观摩名师课堂,做好听课记录。在听课记录上,希望同学们有目的有重点的去听,而不是泛泛而听。在观摩优质课堂之余,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自身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制作出一堂具有个人特色的微格教学。
紧接着,高老师要求同学们做好中国大学生慕课《外语教学专业能力发展》的自主学习,例如第一章“基于新课标的语言教学基础知识”和“第二章基于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技能”都有助于同学们专业素质的发展。随后,高老师在课程微信群里分享了2018年英语大赛一等奖授课视频,鼓励同学们观看E13和E19两个教学视频后围绕教学设计、课件设计和教学实施三方面进行讨论,同学积极参与并给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最后,高老师结合同学们的自身发展情况,提前告知同学们下周三将有幸邀请到上海市普陀区教研员朱成老师带来关于“中学英语学科面试技巧”的实践讲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答疑解惑。此次上课,同学们纷纷表示干货满满,十分期待下次课程的到来。
物理学科
上课之前,陈刚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摩擦力”这节课进行教学任务分析。教学任务分析主要包括:梳理知识网络,分清课堂教学内容的主次,分析知识学习背后的逻辑机制,明确如何实施各个知识点的教学等部分。
陈老师将所需要讲解的课程内容富有条理地整理成PPT文档,并且给每一页PPT都附加上了详细的讲解语音。同学们在自己的电脑上点击放映PPT文档就可以进行教学知识的学习,视听结合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在同学们对陈老师精心制作的PPT文档学习之后,陈刚老师与所有物理方向的同学通过“腾讯会议”软件平台开启视频会议,进行线上交流讨论。线上交流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陈刚老师总结了PPT教学内容的要点,表述了自己的物理教学想法;另一方面是,同学们与陈老师交流自己的学习想法,与陈老师探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线上交流讨论中,同学们踊跃发言,陈老师耐心地对每个同学的疑惑进行解答。
化学学科
疫情无情人有情,延期开学学不停。2020年3月9日下午,学科教学(化学)专业的实践课程于泛亚超星在线学习平台顺利开课。在沈甸老师的主持下,15名教育硕士“云”相见,参与了课程学习与讨论。教学过程有序平稳,教学效果良好。
课程开始,大家在学习通平台上准时签到,并与老师在讨论区热聊新学期感想,对如何共克时艰,高效率利用网课平台进行学习各抒己见。课程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实践课程介绍。沈老师带领大家观看了课程介绍视频,了解课程目标、学分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超星学习通平台的使用方法等。在此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本学期的教育见习为线观摩上海市中小学空中课堂以及其他网络优质课例。沈甸老师要求同学们每天提交每日听课笔记,记录教学评析和教学反思。沈甸老师反馈了在批阅听课笔记中呈现的一些问题,对后续的教育见习提出了具体建议与要求,希望大家在听课过程中,仔细记录教学过程,特别关注教师的讲解方法,重难点突破方法等,更要提出自己的教学见解与思考。
第二环节是教育研习教师教学部分。沈甸老师在介绍了教育研习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后,引导学生研读人教版化学教材。沈老师首先要求同学们观看关于”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研究”的视频,然后在讨论区就“教材比较研究的维度”进行深度交流互动,同学们提出了“教材中实验材料的呈现方式”、“课后习题的变化”等多种研究角度。沈老师一一对大家的看法进行了指导与点评,并加以总结。
第三环节是教育研习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沈甸老师要求每位同学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的某一节为研究对象,对高中化学新旧教材的不同点进行比较分析。每位同学在课程平台上下载素材,自主阅读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并认真完成作业。
课后,同学们在微信群里交流了各自对课程的感受,同学纷纷表示,在老师的督促下,恢复了学习氛围,受益颇丰,期待下一次实践课程,期待与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早日见面!
生物学科
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实践教学课程采用以腾讯会议平台为主,于周三上午9:00在线授课;微信群为辅,课后交流分享资料。第一次课同学们先总体了解了本学期教育见习、教育研习、微格教学和教学展示的教学安排及实施方案。
之后,栾瑞红老师针对每项课程要求做了详细解读,明确同学们疫情期间在家要完成的学习内容,包括学习生物学学科专业知识、提升学科教学能力、阅读班主任专业成长书籍等。本次课的重点内容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说课、讲课、听课、评课。同学们提出居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师生积极讨论。最后栾老师推荐了《医学免疫学》(主编:储以微;复旦大学出版社)《微生物学》(主编: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供大家在防疫期间阅读学习。
思政学科
3月9日下午,2019级学科思政专业的全体学生迎来了第一堂实践课。叶王蓓老师作为此次课程的授课教师,为我们带来一堂干货满满、精彩绝伦的课程。
课堂伊始,叶老师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讲解了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提供清晰明了的学期课程安排,让我们对这门课程有了全面的了解。紧接着,叶老师以“中小学思政领域近年来有什么大变化”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交流讨论,营造了活跃的学习氛围。她指出,当前思政课教师正处于新课标出台、新教材使用和新高考实施的特殊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纵向的历史回顾和横向的国际比较,她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新高考政策实施的背景和原因,让我们对当代思政课教师的地位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课程的最后,叶老师分享了2019年的高考文综全国卷,引导我们通过试卷自测和能力自评,了解自己在专业知识与能力方面的不足,并激励我们密切关注高考试题,在坚持做题中巩固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网课进行时,学习不止步。此次课程让同学们对教育实践有了一个整体的规划,对当前思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深刻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坚持线上听课与线下讲课录课相结合,促进自我专业成长。
历史学科
历史学科的实践课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反哺一线历史教学,是一门以培养未来教育引领者为目标的课程。本次教学中,徐继玲老师详细介绍了实践课程的四个组成部分,就如何开拓专业视野、提高教学技能、提升科研能力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对实践课程既有宏观认识又有微观操作的认知。
授课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在听,还在思考,就如何提高听课质量及选好研习项目做了讨论。任课老师不仅给同学们提供了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而且对如何选取优质教学资源及做好高质量的评课、写好教学反思做了详细的讲解。对于如何做好一篇研习报告,任课老师从如何选题开始,讲解了研习论文报告完成的整个过程,期望学生善于发挥优势提高科研能力,为提高教育质量做好理论基础工作。微格教学和教学展示课将以高中统编教材新出版的《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为基础,结合经典案例及与中学优秀教师线上研讨,反复磨课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课程研讨中,同学们纷纷表示对这门综合课程充满期待。
地理学科
2020年3月11日上午8点,卢晓旭老师与13位来自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同学共同开展了第一次线上实践课程。
同学们观看完大夏学堂上的课程录像后,卢晓旭老师在腾讯会议中与大家连线,详细介绍了本学期四门实践课程的目的、要求、评分标准和时间安排等。包括:以解决一个现实中的地理教育教学问题为目的教育研习;旨在提高参训教师的各种教学技能的微格教学;让地理教育专业研究生深入体验真实的地理教学环境的教育见习以及展示师范生地理教学风采的教学展示。
随后,同学们针对本学期的教育实践依次提出疑问,师生就问题开展了讨论。针对教师是否必须掌握三板技能存在困惑,卢老师认为不同的人持不同的观点,可以选择完全依靠多媒体,如教师具备优秀的技能也可以多利用,师范生们还是应该训练的。关键是不能沦为多媒体的演说员或放映者,而是让它们配合自己。关于微课和微格教学的区别,卢老师指出微课范围比较广,类似慕课平台上那些,而微格教学主要以技能训练为目的。第一次实践课程在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
科学学科
2020年3月13日下午,2019级科学组开展了首次在线实习。首先同学们在符国鹏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了每个人的听课计划,并通过空中课堂在线听课,记录笔记和听课收获。
在大夏课堂中,同学们在讨论区与教师共同讨论一堂好课和一门好课的要素有哪些,一堂好课是否应当有固定统一的标准,并向符老师提出了如何平衡教师个人风格与评课标准的关系,如何在在线教学中互动,如何把听课时学到的经验转化为备课时的注意事项等问题。此外,整个科学组共同观看了两位学长学姐的微课视频,以此为基础共同讨论微课制作过程中应当发扬和避免的要素。最后,根据讨论结果,总结出一堂好课与一门好课的要素有哪些,作为今后实习磨课、评课的标准。
虽然,疫情打扰了原本的教学时间和安排,华东师大的历史上第一次在全校范围内大规模线上开课,教学资源要重新整合、教学安排要适时调整、教学理念要即使更新,以应对这个特殊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自寒假开始,在学院党政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分管副院长吴成领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十个学科的实践教学负责老师共同组成“实践课程教研团队”,依托网络平台,开展课程建设和研讨,具体细化实践课程各个板块的具体实施内容和要求,整合教育硕士培养“六个一”工程,群策群力,力争打造“突出实践、学术引导、高效务实”的精品实践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