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3日,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首届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在中北校区顺利举行。本届夏令营旨在吸引更多学科基础扎实、热爱学科教育、有志于从事学科教育研究和教师职业的优秀本科生前来深造。作为首届夏令营活动,学院前期充分组织并开展了夏令营活动宣传,共收到600多份来自全国各大高校优秀学生的申请,来自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33所国内高校的81名优秀学子入选本次夏令营。
夏令营分为破冰活动,学术报告,优秀毕业生经验分享、学科负责人专业咨询、申城文化之旅及小组交流展示五个部分。学院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展示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育各专业的学术成果、师资力量、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并为师生创造深度交流的机会,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在2018年盛夏留下了“爱在华师大”的温暖回忆。
Day 1 破冰相遇,爱在教院
7月10日下午,营员们陆续到达申城,拉开了本届夏令营的帷幕。当晚18:30,营员们在艺体楼302开展了丰富有趣的破冰活动。在蒋瑾老师的主持下,八个小组共同进行了你抓我逃、极速认知等活动,各小组还为自己的团队设计了组名、logo和口号,营员们在欢声笑语中迅速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Day 2 薪火相传,思想为炬
夏令营的第二天,在文附楼118举办夏令营开营仪式和多场学术讲座。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万明霞、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等出席开营仪式,仪式由汪晓勤教授主持。
首先,邀请营员们观看大夏、光华大学校史和华师大形象宣传视频。
仪式开始,万明霞书记向大家介绍了我院的四个培养特色,向大家强调了我院培养彬彬有礼、侃侃而谈、循循善诱的专家型教师的目标,提出了1又1/3的培养规格。万老师指出,1是学科基础扎实、善于教授的基础要求,1/3是指在教科研能力、科创辅导能力和国际化教育之中至少做到三者强一。
周彬院长做了题为“被教育改变的我”和“我所改变的教育”的学术讲座。周彬院长分享了自己与教育结缘的趣事,以及对于我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下午,语文方向的董蓓菲教授、思政方向的叶王蓓副教授和数学方向的汪晓勤教授分别与同学深入浅出地分享了他们对于教育理论的思索、对未来的展望,与同学们进行了有趣的交流和互动。
晚上的优秀毕业生经验分享活动,营员与学姐们进行了有关研究生生活的交流。学姐们对研究生生活的描述让同学们对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充满信心与期待!
Day 3 文化探寻,梦想起航
学院于12日上午开展专业咨询交流会。教师们就各自学科的宗旨、专业、师资、研究方向、学术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让营员们对各学科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随后,营员们和各学科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教师们亲切耐心的解答让营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点燃了营员们的求学热情,助力其更坚定地追寻教育梦想。
下午,营员们集体参观了上海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
晚上,各小组围绕“我们的教育梦想”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为第二天早上的展示活动做准备。
Day 4 四海为聚,同梦华师
7月13日上午,教师教育学院首届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结营仪式于文附楼118教室举行。全体营员一起观看视频,回顾四天在教师教育学院经历的点点滴滴。
在小组展示阶段,八个小组以小品、情景剧、朗诵、解说等多种形式,针对八个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表达思考与观点。展示结束后,由评委老师与志愿者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不记名投票选举产生“最佳人气奖”与“最佳创意奖”。
最后,万明霞书记为本次夏令营致辞。万书记肯定了营员们的个人综合素质及对教育问题的深刻见解,激励营员们敢于接受挑战,迎接幸福。最后,她通过自己的经历阐释了教师的重要性,并期待明年九月能与营员们再聚华师大,共同实现教育兴国的伟大梦想。
结语
至此,教师教育学院2018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圆满落幕。追随着教书育人的教育梦想,享受着丽娃河旁的岸柳鸣蝉,沐浴着华夏路上的丽虹霞光,这个盛夏注定令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