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第八期博士研究生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发布时间:2018-06-15

        2018年6月6日下午2:30,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术前沿暨首届博士生论坛第八期于中北校区文科大楼1313室举行。本期论坛特邀范良火教授就中国教育和教育研究与国际接轨问题带来报告分享,由我院博士研究生翟志峰主持,各年级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均积极参与。

        报告中,范良火教授提出了四个关于国际接轨的问题,其深刻的见解打破了大家在教育国际接轨问题上的陈规看法,为教育研究打开了新思路。

我国主要培养专科教师,国外提倡培养全科教师。范教授指出我们不能因外国教师培养方向为全科教师就一定全部照搬。实际上,国外为了与国际接轨,也在向我国学习,尝试培养专科教师。在教师发展的专业化问题上范教授提出,做好的教师很难,做教育研究更难。

        在课堂教学是否接轨的问题上,范教授就教育理念对接、教学语言及小班化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交流分享。他认为我国应试教育遇上素质教育并非无用,多数情况下成绩好的学生体格和思想上也不会差。范教授还提出,考虑到我国财政和师资等实际问题,国际所提倡的英语、双语教学和小班教学在我国的教学效果还有待探究。

        关于考试和评价是否应与国际接轨的问题,范教授认为我国的高考制度具有复杂性,涉及政策问题和教育公平问题,暂时还不可取消。对于国际上提倡的多元性评价,范教授则表示认同,并指出学术成绩在评价中的重要性。

        在此问题上,范教授引用学者张晓贵(2005)和叶立军(2006)中的几段话进行深入讲解。此外,范教授从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论文规范三方面对大家提出了建议:

▶研究问题:可研究、具体、清晰,可操作

▶研究方法:定量 、统计、实证、局限性

▶论文规范:注意结构、文献引用、参考文献格式等

        范良火教授总结道,笼统提倡中国教育和教育研究与国际接轨在很大程度上有盲目性和误导性;在如教师资格证等具体问题上与国际接轨也许有一定意义,但要认真考虑国情;在教育研究方法和规范上,现阶段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和需要,以平等参与国际学术合作、交流和发展;在认真学习国际经验的同时,要保持批判性,尽量避免对外国经验盲目的崇拜和人格化。

        在问答环节,到场研究生和教师积极提问。范良火教授对听众提出的“国外如何从中学低效课堂转化为大学高效研究课堂”、“我国论文规范性如何改进”等问题一一做出解答和交流。下午4点整,本次博士研究生论坛在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