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家培养计划”课堂分享 ——融通•转化•互补:探索教育的平衡点

作者:发布时间:2017-08-09

7月31日至8月4日,我院“未来教育家培养计划”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简称UBC)教育学院研修进入第二周。在第一周的适应阶段后,参与学习和研修的30位同学渐入佳境。在神经科学博士乔希•埃米尔(Josh Amiel)、卑诗省前教育局长汤姆•格兰特(Tom Grant)等教师的介绍下,他们通过聆听、参与、换位思考等方式从教学空间、师生角色、教育研究三个方面探索了教育的平衡点。

一、教室与户外的融通

场域教学(Place-Based Education)依然是贯穿本周学习与研修的主要教育思想。为了使“未来教育家”们能够更为直观真切地理解这一教育思想,项目负责人道格拉斯•阿德勒(Douglas Adler)博士分别在周一与周五安排了两次户外学习活动。

周一,他们来到位于温哥华市区的唐人街。面对真实的历史建筑,他们聆听了温哥华华人争取权利的艰难历程与唐人街发展的峥嵘岁月;周五,他们来到位于温哥华北部的科学世界(Science World)。在物理、化学、生物三大领域的活动区域中,直观具体的科学现象、模型与标本让他们沉浸在科学世界的奥妙之中。通过上述户外学习,“未来教育家”们充分意识到户外课程资源对于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但同时也引发了他们对课堂教学与户外教学关系的思考。

数学教育专业的李婷认识到,两者均有利弊。学习需要直观感知,同时也需要间接抽象,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地整合两者的优长;科学教育专业的叶蔚然则充分体认到,利用两者进行教育的可能性。教室能够给予学生更为稳定的学习环境,而户外则能够通过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来促进学生的理解。虽然,“未来教育家”们在研修过程中对此生成了许多思考,但他们都认为这些思考还相当粗浅,需要在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精炼与打磨。

二、学生与教师的转化

在本周的学习与研修中,每一位“未来教育家”均扮演着学生与教师的双重角色。他们不仅是场域教学、基于神经科学的教育、社会情感教育(Social and Emotional Education)等教育理念的学习者;而且是主动针对上述学习内容进行教学实践化思考的教育者。

在社会情感教育与高效教育策略(High Impact Strategies)的学习中,汤姆•格兰特不仅向他们介绍了社会情感教育所要培养的五大核心素养以及各个教育策略的具体内涵,而且要求他们思考如何在各自学科的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与应用教学策略。在道格拉斯•阿德勒博士的教学中,他不断提醒,每一位“未来教育家”不仅是他的课堂中的学生,而且是每个教与学的情境中主动思考的教师。因此作为学生时,道格拉斯•阿德勒博士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检测他们学习前和学习后对“博物馆(Museum)”这一概念认识的发展;作为教师时,道格拉斯•阿德勒博士要求他们思考教师在学生进入科学世界后所扮演的角色、教师如何利用科学世界的展品进行教学等问题。

项目负责人道格拉斯•阿德勒(Douglas Adler)与“未来教育家”们展开头脑风暴

 

三、经验与实证的互补

“未来教育家”不仅应具备纯熟的教学技能,而且也应具备科学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通过本周的学习与研修,他们在获得有关场域教学、社会情感教育等教育理念的同时,也获得了来自神经科学、元分析等来自实证研究的信息。

通过神经科学乔希•埃米尔博士的介绍,他们了解了学习过程中人类大脑中神经突触的相关变化;记忆与遗忘所反映的神经学原理;神经网络的生长与联结为建构主义学习观提供的相关生理学证据等。而汤姆•格兰特关于高效教育策略的介绍则均是基于约翰·哈蒂(John Hattie)等学者的元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的。与此同时,所有的元分析报告均作为课前阅读材料提供给“未来教育家”们。

本周的学习与研修,不仅促使“未来教育家”们对教育充满理想和憧憬,而且增强了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的意识与能力。

转眼,我院“未来教育家培养计划”第二周的学习与研修告一段落。在即将来临的周末,他们将充分利用自由时间感受来自UBC的学术熏陶与来自温哥华的文化浸染。最后预祝他们在第三周的学习与研修中取得更多、更广、更深的收获!

“未来教育家”们与卑诗省前教育局长汤姆•格兰特(Tom Grant)合影留念

供稿:华哲星、李婷、王心怡、叶蔚然、林江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