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勤:《从课堂到书斋——学科教育学位论文写作》

作者:发布时间:2019-07-13

  7月12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汪晓勤教授在我校中北校区科学会堂为2018级、2019级教育博士、教育硕士开展了题为《从课堂到书斋——学科教育学位论文写作》的精彩讲座

汪晓勤教授讲座

  汪晓勤以“第一要做人,第二要做学问”的谆谆教诲为讲座拉开了序幕,随后从教与学的国际调查结果背景出发,围绕学科教育学位论文写作,分别开展了从经验到实证、从实践到写作、从计划到行动和从现实到理想四个方面的报告。

  针对从经验到实证,汪晓勤首先指出,教育硕士、教育博士的论文选题不能人云亦云,追求流行,而是要有自己的选题来源:要综合通过教学实践、日常观察、学科建设、文献研究与教学改革确定论文选题,遵循宜小不宜大、宜新不宜旧、宜熟不宜生、宜喜不宜恶的原则。随后,汪晓勤列举了一些“假大空”的论文选题,提醒在座的同学们注意并学会规避这些选题。接着,汪晓勤介绍了学科教育学位论文的基本框架,包括研究背景、中英文文献综述、对研究方法的独立成章的介绍、对研究对象、工具的说明和研究结果、结论启示等,并揭示了教育博士、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中各部分常见的典型问题。同时,汪晓勤还介绍了常用的量化和质性研究方法,以“赋值”、“数学信念”为案例生动详细地介绍了从经验到实证的研究过程。

讲座现场

  汪晓勤强调,从实践到写作的有效途径是课例研究。他指出,作为学科教学的研究者,要做到既有学术成就,又对中小学课堂有更大贡献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是去中小学做课例研究,帮助中小学老师从实践走向写作,学会写作和阅读,成为专家型教师。另外,汪晓勤以“数学日志”的教学价值为例说明了从计划到行动的重要性,希望在座的同学们积极地将心中的焦虑化为行动。汪晓勤还引用了尼采的话,指出“没有理想灵魂就污浊不堪,我们要有理想并坚持理想,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否则就容易被社会的大染缸所污染,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以此告诫在座的同学们不要因为现实艰难、理想难以实现而向现实妥协,要从现实到理想,坚信理想不会被世界夺走。

  在讲座的最后,汪晓勤总结性地提出,从课堂到书斋,再回归课堂实质上就是从经验到实证,从实践到写作,从计划到行动,从现实到理想,这也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实现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汪晓勤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诙谐幽默,以其生动性和实用性牢牢抓住了在座的教育博士、教育硕士的注意力,赢得了场下此起彼伏的阵阵掌声,也给教育学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场的同学们纷纷表示从这次讲座中收获良多,也将努力在自己的日常学习和学位论文写作中将老师的教诲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