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华东师范大学李吉林教育专项基金设立、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首届李吉林奖学金”自2020年7月10日启动以来,总计收到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24位2021年毕业生的踊跃申请。
首届申请者所在专业覆盖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硕士二年级、学术型硕士三年级、学术型博士四年级三个年级;所在学科涉及思政、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科学十个学科。
华东师范大学李吉林教育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对所有申报材料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认真审核,经专家反复讨论,决定10位同学获得“首届李吉林奖学金”。现将入选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天。如对评选结果有异议,请于10月21日前将意见反馈至华东师范大学李吉林教育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
联系人: 李乐乐
电话:021-62234134
邮箱:llli@cte.ecnu.edu.cn
联系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大教师教育学院
邮编:200062
****************************************
“首届李吉林奖学金” 十位获奖同学公示名单
姓名 | 政治面貌 | 年级专业 | 出生年份 |
武小鹏 | 中共党员 | 2017级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博士 | 1986年 |
翟志峰 | 群众 | 2017级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博士 | 1987年 |
陈柏因 | 中共党员 | 2018级课程与教学论(科学) | 1996年 |
符吉霞 | 共青团员 | 2018级课程与教学论(化学) | 1995年 |
朱慧敏 | 共青团员 | 2018级课程与教学论(历史) | 1995年 |
姜莉 | 中共党员 | 2018级课程与教学论(地理) | 1996年 |
祝艺玮 | 中共党员 | 2018级课程与教学论(英语) | 1995年 |
秦语真 | 共青团员 | 2019级学科教学(数学) | 1997年 |
丁奕 | 中共党员 | 2019级学科教学(物理) | 1997年 |
刘思璐 | 共青团员 | 2018级课程与教学论(数学) | 1995年 |
***************************************************************************
“首届李吉林奖学金”十位获奖同学个人情况
武小鹏,男,1986年6月出生,华东师范大学与美国普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新加坡《教育理论与应用》期刊副主编。主要从事认知诊断测评、数学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43篇。其中SSCI(Q2)1篇,CSSCI期刊14篇(来源7篇),中文核心期刊20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出版专著1部。2020年6月主持题为《基于认知诊断的数学核心素养测评体系建构》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研究项目一项。曾参加台湾举办的第八届东亚数学教育年会,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首届“国际教育领袖学术论坛”、第三届华人数学教育大会并做小组报告。2019年9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CSC)资助到美国普渡大学教育学院跟随著名教育测评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华华教授学习两年。
2017年9月考取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孔企平教授。怀着对教育强烈的热爱,投入极大的热情到教师教育研究中。在华东师范大学各位知名教授的学术洗礼和引领下,武小鹏博士的研究工作拥有了更大的舞台和更广阔的空间。曾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中学工作5年,熟悉学生学习活动和教师教学行为,更加深入理解教育教的实践过程。其后还在师范类高校工作两年,熟悉师范生教育工作,理解职前教师现状。这些经历对武小鹏博士深入理解教育理论提供了实践基础。
翟志峰,男,1987年6月出生,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人,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博士研究生。曾获得杭州师范大学第二届经亨颐奖学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浙江省优秀毕业生等奖项;先后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全球教育展望》《外国中小学教学》等CSSCI期刊发表或录用论文5篇;在《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等多种语文教育类期刊发表论文5篇。曾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09 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20世纪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价值取向嬗变研究”的研究工作;另有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在进行中。
翟志峰博士在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前,于2015年到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从事教学工作,担任本科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微格教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指导学生教育见习、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另担任该校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相关课程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他秉持着“参与、分享、进步”的理念,不仅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在情境中、在对话中组织教学;而且还在课后以他自己的经历和故事为素材现身说法,回应学生们关切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在求学和发展道路上的困惑和迷茫。
翟志峰博士自2011年以来一直以工作秘书的身份协助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的学会领导组织并举办了十届学术年会和多届教学比赛。经过多年的实践,他不仅在筹划活动、推进实施、协调各方、保障运行等方面能较好的完成工作;而且也锤炼了提前规划、关注任务细节、重视对方感受的做事风格。
陈柏因,女,1996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广东佛山人,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就读教育专业6年。华东师范大学校级优秀学生,华南师范大学百优毕业生,华南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华南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曾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国家奖学金、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国家奖学金、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有情”志愿活动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陈柏因致力于非正式学习领域和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在非正式学习领域,曾获得第十一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会议“最佳论文奖”,第二十六界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十佳论文奖”。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1项,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重点项目2项,参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2项,在《科普研究》《现代试听》《新媒体研究》《中学生物教学》《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上发表期刊论文5篇,中国知网收录会议论文2篇。在教师教育领域,发表美国教育研究学会2020年会(AERA 2020)会议论文1篇,分别以第二作者,第四作者身份发表两篇SSCI期刊论文。在教育实践方面,曾获广东省计算机设计能力大赛二等奖,华南师范大学多媒体设计大赛一等奖,院级各类多媒体设计大赛奖项3项。
符吉霞,女,1995年5月出生,共青团员,海南东方人,教师教育学院18级课程与教学论化学方向研究生。研究生期间,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3次。
符吉霞同学重视基础的专业知识学习也注重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提升与锻炼,努力提升自我。在教学实践方面,先后获得过教师教育学院“教院杯”教学比赛特等奖、华东师范大学“佛年杯”教学比赛三等奖、教师教育学院“三笔字”大赛钢笔字一等奖、毛笔字二等奖等奖项。在科研方面,符吉霞同学积极参与各类教育科研活动,作为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核心成员顺利完成1项课题结项,主持了2项学部级科研项目,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一项学部级科研项目,并参与教师教育学院第2期全日制研究生学术论坛并进行论文汇报。此外,获得过第28届“大夏杯”课外学术竞赛三等奖,并在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以第二作者身份完成教学案例入库。基于上述科研工作,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3篇中文核心期刊和3篇国家级普刊,并合作发表了5篇文章,其中C刊1篇,中文核心3篇。符吉霞同学重视教学实践与科研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不断努力奋斗。
朱慧敏,女,1995年11月出生,共青团员,江苏南通人,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历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两次参与由教育学部组织的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主持其中一项课题并顺利结项。结合科研与课堂所学,先后撰写《邮票图说世界通史(一百四十一):普法战争》、《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近代中国形象——以<剑桥国际AS-Level国际史(1871-1945)>为例》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2019年第7期、《历史教学问题》2019年第4期。凭借第二篇文章,受邀参加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及世界史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外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国际工作坊,并作会议报告。
朱慧敏曾多次参加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举办的“教院杯”比赛,先后获得“三笔字”大赛粉笔组二等奖、钢笔组二等奖和研究生教师技能大赛“优秀教学设计奖”。研二下学期,在导师李月琴教授的推荐下,经面试合格后,担任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代课老师,负责四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并在代课期间开设了一堂历史公开课。这次难得的代课经历让她对教学工作有了直接感悟,不仅借此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对教师职业与学校教育有了新的认识。疫情期间,她积极参与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举办的“教育有情”关爱抗疫医护人员子女志愿活动,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姜莉,女,199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浙江衢州人,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8级课程与教学论(地理)硕士研究生。现担任教师教育学院2018级学术型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学硕班班委。先后荣获华东师范大学“教院杯”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优秀问题式教学设计奖、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优秀共产党员、国家奖学金、明德奖学金、十佳学习尖子、省级优秀毕业生、青环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作为一名师范大学的学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一直都是姜莉的梦想,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使得姜莉对地理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因而在获得本科学校直接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后,毅然决然选择了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并努力为成为卓越教师而奋斗。
研究生入学以来,姜莉一直以一名优秀研究生的标准要求自己。学习上刻苦努力,专业课平均分为93.25分,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其也十分注重自身教师素养和眼界的提升。如曾赴台湾中央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所交换学习,并到大园国际高中、慧灯高中等学校参访学习。与此同时,姜莉时刻不忘身为一名学生党员的责任与义务,积极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心力。例如2019年暑期参与全国大学生昆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自身专业所长,设计了独具特色的云茶校本课程,助力昆明教育的发展,同时参与撰写的《“教育+云茶”:教育学视角下的云茶推广路径研究》调研报告荣获全国二等奖。另外,在科研方面,其也是积极探索,刻苦钻研,积累了一些成果,现已发表论文2篇,1篇录用,另有2篇论文正在投稿,并积极参与导师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ICT支持下的中学地理核心素养评价研究”,同时参与学部、学院科研项目4项。
祝艺玮,女,199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连云港人,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8级课程与教学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先后荣获2015“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三等奖,南京师范大学第六届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华东师范大学第四届“教院杯”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彰显了教育学子“彬彬有礼,侃侃而谈,循循善诱”的风采。
多年的师范生学习生涯中,祝艺玮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坚持磨炼教学技能,初步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2019年9月,入选“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在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下,代表华东师范大学赴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及洪堡中学进行教育实习,表现出色,获德方表彰。回国后,她以德国的交换学习和教育实习经历为背景,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第五届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中德职前教师教育实习机制比较研究》并圆满结项。她善于发现,乐于钻研探索,积极参加各项学术科研活动并取得成果:在导师郭宝仙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参与上海市“双名工程”项目、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英语教科书中国文化内容重构研究》等重要科研课题;参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第四届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上海市初中英语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获得“优秀项目”;以第一、二作者身份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她始终注重个人教学实践能力和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家型教师而不断奋斗。
秦语真,女,1997年5月出生,河南郑州人。是个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积极向上的共青团员。研究生期间,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两次。
入学以来,秦语真同学热心公益,参加了关爱抗疫医护子女志愿活动,提供教育辅导,为抗疫子女提供了二十余小时的教育辅导。
此外,秦语真同学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活动。作为项目负责人参加了学部组织的“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指标构成现状调查及有效性研究”项目,被评为“优秀项目”。作为项目成员参加华东师范大学“青春助力云课堂”科创实践专项赛,获“优胜奖”。积极提高教学技能,参加了“教院杯”教学技能比赛,并获得二等奖
热爱科研,秦语真同学在导师指导下,撰写了8篇论文,其中已发表的分别是:发表在中小学数学(高中版)的《英美早期解析几何教科书中的圆与椭圆关系》、发表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的《HPM视角下的初中函数概念课例研究》、发表在中学数学月刊的《美英早期解析几何教科书中的双曲线方程》、发表在数学教学的《17世纪的圆锥曲线规》,发表在数学通讯的《英美早期教科书中的抛物弓形》。一篇文献推介《六年级的STEM融合教育》。其中七篇为第一作者,一篇为第二作者。除此之外,秦语真同学参加了上海数学教育研究与实践高峰论坛,并在会议上作题为“17世纪的圆锥曲线规,受到一致好评。
入校以来,秦语真同学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在不断科研之中也不忘记提高教学技能,立志成为一名彬彬有礼、循循善诱、侃侃而谈的未来专家型教师,为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丁奕,女,1997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山东济南人,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物理)专业在读硕士,现为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教师教育学院2019级专硕理科班团支部书记。研究生期间,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两次。
丁奕同学始终把学生工作作为自己快速成长的不竭动力,作为班级的团支部书记,曾带领全班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逐梦奋斗新时代”、“新时代、共享未来”、“汇聚师大青春力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弘扬五四精神,奏响青春乐章”等八次团日活动。同时,丁奕同学先后担任教师教育学院文体部干事和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参加了新生教育参访活动、趣味运动会、2019-2020研究生会总结活动、“以笔为矛,舒心解疫”学科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宪法周线上知识竞答活动、“解释疑惑,求职有余”上海徐汇区招聘政策解读活动等多次大型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曾获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会“优秀干事”荣誉称号。此外,丁奕同学曾担任教师教育学院办公室助理,协助老师组织开展了延安中学见习、双名工程会议、教育实习等工作。
研究生入学以来,丁奕同学潜心专注学习和科研,以负责人的身份主持教育学部第五届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新世纪我国大学教学方法创新和改革的典例调查研究》一项,参与科研基金项目《智慧课堂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应试OR应用:教师资格考试与教师专业素养——基于PCK五角大楼模型分析》两项,三项课题都已经顺利结题。丁奕同学还积极申请申请国家级科普项目《基于哔哩哔哩网站的青少年科普教育传播现状调查研究》一项。提交的论文《A New Description of Mirror Imaging》被美国物理教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s Teachers,AAPT)2020冬季会议收录为会议论文报告。以第一作者在物理教学杂志上发表论文《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影响》1篇,以第一作者在中学教学参考杂志上发表论文《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中学物理教学》1篇,以第一作者在学科教育研究前沿杂志上发表论文《学习和科学推理推介》1篇。此外,丁奕同学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学科竞赛,曾参加“2019考试评价国际研讨会”、“2019苏州国际理解教育大会”等全国学术会议,曾参加全国物理教具大赛并获优胜奖,曾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学学科思维导图大赛并获二等奖,曾参加第四届“教院杯”教学技能大赛并获特等奖,曾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第二届马拉松校园公开赛并获得完赛奖。作为教师教育学院的一名学生,丁奕同学始终以自己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争取让自己成为一名彬彬有礼、循循善诱、侃侃而谈的未来专家型教师。
刘思璐,女,1995年3月出生,陕西咸阳人,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8级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担任教师教育学院2018级学硕学习委员。曾获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华东师范大学“青春助力云课堂”科创实践专项赛优胜奖、华东师范大学第三届“教院杯”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教学设计奖”。
刘思璐师从汪晓勤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学史与数学教育。自研究生就读以来,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奉献,参与了第三届华人数学教育大会、上海数学教育研究与实践高峰论坛、第七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高级研修班等会议的组织和筹备工作,并积极参加了教师教育学院组织的“教育有情”关爱抗疫医护人员子女志愿者活动。在导师汪晓勤教授的指导下,努力提升专业水平,先后在《数学教育学报》《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中学数学月刊》等数学教育杂志发表论文7篇,参与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项目——上海市中小学数学专家型教师课堂教学表征研究,主持和参与两项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同时也注重分享研究成果,传播数学文化,在第三届华人数学教育大会、第八届全国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会议、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科联盟高中数学组教研活动中作了学术报告。